世人对佛陀的尊崇,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。有一次,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。
可是,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,释尊都沉默不语,不加理会。当他骂累了,释尊就问他:
“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,对方不肯接受,那么,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?”
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:
“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哪。”
释尊笑着又问:
“对呀,就像现在,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,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,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?”
弟子哑口无言,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;他马上向释尊道歉,请求谅解,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。
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,进一步说法道:
“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,或存报复之心,那么,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,不但不会刺伤别人,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,弄脏自己,使自己受到污染,大家千万牢记。”
这是记载于《四十二章经》里的一段故事。
换句话说,如果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是对的,就要虚心接受,以便纠正自己的错误。如果不是,就要如《法句经》中所说的:
“要如大磐石般,不被八风吹动;即使遭到非难或赞美,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。” 意思就是要我们坚定不移,泰然自若。在佛教里,八风又名八法,此八风能煽动世间的爱憎之情,即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。能不为八风所动的人,才是沉稳自若的人。
可是,平常人一旦受到非难就恼羞成怒,受人赞美则沾沾自喜。其实,不论褒贬与否,别人之所以说你,至少说明他人对你很在意很关心,因此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接受,而且要心存感谢。
有人说:“被无知的人夸奖是一种耻辱。”
因此,当别人拍马屁时,务必小心谨慎,如果得意忘形,失了分寸,麻烦就会接踵而至。
总之,不论是非难或赞美,都不可受毁誉褒贬所左右,才是最理想的处世态度。
(摘自《佛经珍言》汪正求编译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