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 开经偈: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 
             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
               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没有善知识这把钥匙, 
              佛法宝藏的门是打不开的 
            提要: 
               ·菩提道次第科颂,虽是科颂,但是非常圆满 
               ·口上说发菩提心,却没有走上菩提大道的实际行动,这样的佛弟子太懒惰了 
               ·“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”,这是佛叫我们发的愿 
               ·听学定道资粮,还要依止善知识 
               ·能如佛所说去修行就是法供养,法供养第一 
               ·没有善知识这把钥匙,佛法宝藏的门是打不开的 
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关于今天讲的定道资粮颂,能海上师又说:菩提道次第略颂及依止法二门应为定道资粮之附加,但他书中详说之,此乃佛法之总路线。 
                 下面讲  定道资粮目录(纲要十义),即:门类大别,发心资粮,内外圆满资粮,决定出离心资粮,戒律仪资粮,根律仪资粮,于食正观资粮,悎寤瑜伽资粮,时存正知资粮,杜多行资粮。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 
             菩提道次第科颂,虽是科颂,但是非常圆满
             那么这一段讲完了,这一段也算是前言、开场白,下面真正要讲正课了。关于今天讲的定道资粮颂,能海上师又说:菩提道次第略颂,要求不高,不是广论,也不是心论,仅仅是略颂。略颂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到?你们可以看看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能海上师编辑传授的《戒定慧基本三学》,前面就有菩提道次第科颂。虽然是科颂,但是非常圆满。 
             口上说发菩提心,却没有走上菩提大道的实际行动, 
            这样的佛弟子太懒惰了 
             菩提道就是菩提大道。我们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的,就要走上菩提大道。皈依愿上不是有吗?“自皈依佛”,你还要发菩提心“当愿众生”,你劝众生皈依佛,你自己难道不皈依佛啊?自皈依佛了以后要“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”。体解什么大道?就是菩提大道。所以我们对于菩提大道这条路怎么走法,我们要明白啊。 
             你嘴上说发菩提心,但是说了又不发,或者发了菩提心却不走上菩提大道,怪不怪啊?譬如说你们在家里发心:我今天到菩提寺听法。可是你两只脚一动也不动,那么你这个发心有什么用呢?所以发了菩提心的人要有实际行动,再懒惰两只脚要动一动哦,否则你辜负了你自己发的菩提心,辜负了众生对你的希望,也辜负了释迦佛对你的希望。所以要向菩提大道上走上去。 
             “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”, 
            这是佛叫我们发的愿 
             无上心就是菩提心。一个皈依佛的,哪可以不发这个愿呢?这是经书上的话呀,你听佛的话,你才是好学生,你不听佛的话,你算好学生吗? 
             听学定道资粮,还要依止善知识
             “及依止法二门应为定道资粮之附加。”所以你们这次学、听、修定道资粮,希望你们还要附加学学《菩提道次第》,简单一点就学《略颂》,要依止善知识。我们不认得路,总要靠一个引路人吧,你既然靠他引路,你就要靠他呀,你不靠他,你自己会走吗?自己摸索很吃亏的。有一个善知识给你引路,那不是很好嘛?真正自学成才的能有几个啊? 
             我虽然只上到初中二年级,可也很傲慢的,年轻时候我曾经考过大学,本来是不可以的,那个时候很开放,自学的也可以考,结果我简直跟交白卷差不多。可是心里非常自得其乐,拿到一张准考证已经自得其乐:你看我去考大学。地理考卷叫我画一条运河线,我画不出来,画不出来么总要画画才像样,我“呼”一画,这像什么? 
             能如佛所说去修行就是法供养,法供养第一
             希望你们修好法供养,法供养第一么。怎么修法供养?法供养的第一句,能如说修行,要照佛所说的话去修行。现在佛涅槃了,假如这个善知识指导你的话,跟佛一模一样,你要依止他。可是现在有很多人,就像我当年考大学,自己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,你说能考上吗?所以千万不要“如我修行”。 
             没有善知识这把钥匙, 
            佛法宝藏的门是打不开的 
             为什么很多人都“如我修行”?一个是我执太重,一个是太傲慢,特别是知识分子,不知天高地厚。善知识是开宝库的钥匙,即使你遇到了一个宝藏,你没有钥匙,这个门是打不开的,哪可以没有善知识的指导?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