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
 
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
  《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》讲记(37)

 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          1994年10月25日讲于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傅味琴

只要一个法门,那不是佛的主张

本次提要:
 ·只要一个法门,那不是佛的主张
 ·调动心理力量,观师佛不二,能得大功德
 ·多补一句,画蛇添足,反而不好
 ·只要“我为人人”,何必“人人为我”
 ·给大众利益,才能有“一本万利”
 ·供养不要勉强,自己生活要保留
 ·供养随力,发心要大,心有谄曲,功德没了

问:“求宗喀巴大师加持是佛的加持呢还是僧的加持?”

答:“视同佛,即得佛加持;视作僧,即得僧加持。密法中把上师视作佛,视同佛即得佛加持。”

密教里有说:“师即佛,佛即师”,把上师看成佛,就得佛的加持,汉地显教没有这种提法。显教跟密教都是佛法,全都没错。

只要一个法门,那不是佛的主张

佛主张门要开得多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。有人自己学什么法门就希望只开自己一个门,那不是佛的主张。只要是佛法,我们都要赞叹,都要恭敬。能海上师一再说:“别人修别的宗,你不要去劝他修你这个宗。”他想换宗,也由他自己发心,《金刚经》上说,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”

调动心理力量,观师佛不二,能得大功德

文殊菩萨是大智慧,他以种种方便,调动修行人心理力量,来使修行人得大利益,得大功德。你把师看成佛,向他恭敬顶礼,你就是向佛顶礼;如果你把师看成比丘僧,恭敬顶礼,是向僧顶礼;如果你把师父看成凡夫,你顶礼那么是向凡夫顶礼;如果你无恭敬心,心想:“师父还不及我呢”,勉强顶礼,反背罪过,这就看你心里起什么作用了。那一年,我们到龙华寺去听清定上师讲经,那里的出家人说:“你们对上师可真恭敬啊,我们真是钦佩。”因为师佛不二。

多补一句,画蛇添足,反而不好

有同学指出,我黑板上漏写了几句,原有:“虽然你的师还没有成佛,你就把他作成佛想好了。”我把它删掉了,这句话是画蛇添足,因为这不是能海上师说的,也不是清定上师说的,是在讨论时居士回答的。只要“视同佛,即得佛加持”这句就够了嘛,再补上一句反而不好了。你会想师父没有成佛,硬要我把他看成佛。有时候话多了,反而不好。

只要“我为人人”,何必“人人为我”

举个例子说,几年前上海挂出个标语来: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,我一看我就觉得这第二句话实在是画蛇添足,照我们学佛观点,只要“我为人人”就好了,大家都做到我为人人,岂不是人人为我,何必再加一句呢?而且加了还会有反作用,你要我为人人,要看对方是否也为我,他为我嘛我为他,那么他先为我还是我先为他?所以世间法叫有漏法。我们学佛法,只要我为人人!每个人都做到我为人人嘛,当然人人为我,而且是“一本万利”。

给大众利益,才能有“一本万利”

什么叫“一本万利”?你是一个,叫一,假如你为一万个人作出贡献,一万人都“我为人人”,结果你付出的是一,得到的是一万,那不是一本万利?当然这个利不是钞票,是功德利。

供养不要勉强,自己生活要保留

佛教讲修供养,供养是培福。供养不要勉强,自己生活要保留,免得供养光了,又去向师父拿一点回来,有的供养了又后悔了,那都不好。供养是你保证了生活以后,多余的贡献给佛教事业。

供养随力,发心要大,心有谄曲,功德没了

供养也有巧妙,你供养十元钱,你想成我供养一千元,你的福报就是供养一千元的福报。一切唯心造,发心要大。但是如果你本来想供养2万的,现在窍门找到了,只供养20元,心想2万,那叫投机取巧,心肠谄曲,功德都没了。
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