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(22-1)(总第117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.4.16

 把有为的青年束缚在小家庭里,男尊女卑,
封建独裁,这跟佛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

提要:
 ·圆满的法再增加一点,不会更圆满,恰恰是破坏了圆满
 ·如果佛弟子只关心名利,不关心人世间的苦难,佛教就离开了人间
 ·如果唸佛人只关心死后往生极乐世界,生活中的苦难不消除,心都定不
  下去,能往生极乐吗
 ·贪的苦难没人来消除,瞋的苦难没人来解决,痴的苦难没人来纠正,活人
  的苦难你都不关心,你能度死后的众生吗?
 ·把有为的青年束缚在小家庭里,男尊女卑,封建独裁,这跟佛教思想有着
  本质的区别

圆满的法再增加一点,
不会更圆满,恰恰是破坏了圆满

昨天我们讲到几种爱,一种是男女的情爱,那是非常自私、非常残酷,也很卑鄙;还有一种是狭隘的爱,这种狭隘的爱普遍都存在,包括亲戚朋友,乃至父母的爱;还有一种是伟大的爱,就是菩萨对众生的爱。像这种分析、这种智慧,一般学佛法的人,甚至于讲法的人可能也不会分析得这么细。因为中国佛教历史上,一向没有很好地发扬圆满纯粹的佛法教义,偏偏混合了儒教道教,形成了不纯粹、不圆满的佛教。如果佛教需要从儒教道教中吸收一点“好”的东西,那释迦佛也不称为佛陀了。圆满的法再去增加一点,并不会更圆满,恰恰是破坏了圆满。

好比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,加上一个污点,这块宝玉就不值钱了。再比如一架精密的仪器,你偏要再加一个对整体有影响的零件,这个仪器就发挥不出它原来的作用。

如果佛弟子只关心名利,不关心人世间的苦难,佛教就离开了人间

中国的佛教被这么一混淆,就逐渐脱离了人世间。他们并不关心人世间活着的人的苦难,连今天佛弟子的苦难也不关心,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名和利。也就是你活着的时候没有谁来关心,等你死了以后叫你儿子花点钱来超度。

如果唸佛人只关心死后往生极乐世界,生活中的苦难不消除,
心都定不下去,能往生极乐吗

即使说叫你好好唸佛,我们了解一下唸佛人的家庭、唸佛人的生活,有没有解决人世间现实的苦难?他们所关心的就是死了以后往生极乐世界。人世间的苦难不消除,心都定不下去,整天在贪瞋痴里翻跟斗,你能往生极乐世界吗?

贪的苦难没人来消除,瞋的苦难没人来解决,痴的苦难没人来纠正,
活人的苦难你都不关心,你能度死后的众生吗?

人世间由于贪,造成了多少人生悲剧。这种贪的苦难没有人来关心;人世间的矛盾也没有人帮助消除,心里怄了气,瞋恨心发作,也没有人帮助解决;愚痴颠倒,迷迷茫茫,走上危险的道路,也没有人纠正,使佛教脱离了对人世间苦难的关心,那怎么度众生啊?人世间众生的苦难你都度不了,你能度众生死了以后的苦难吗?

多少年以来这股风气,一代传一代,已经根深蒂固了。所以末法时期,哪怕你讲的全是觉悟的佛法道理,要使众生觉悟也很困难。

把有为的青年束缚在小家庭里,男尊女卑,
封建独裁,这跟佛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

另一方面佛门受了儒教的影响,对人世间的看法全是儒教思想。儒教思想并不伟大,五四运动揭发了儒教的丑恶一面,可是许多人对于儒教还是非常爱好,因为他们喜好这种表面上的仁义道德。

儒教最看重的就是家庭,希望每个小家庭都能安稳,也希望由此而使社会安稳。即使从家庭这一点来看,儒教的思想也没有成功。大家庭一百年前已经发展成了小家庭,而一百年前的儒教思想比今天浓厚得多。更早的封建社会也没有使大家庭安居乐业,多少妇女被儒教的三从四德压迫得跳河跳井,这不是残酷的现实吗?把有为的青年系缚在小家庭的幸福安乐上,还能干革命、办大事情吗?儒教思想第二点,男尊女卑,这有平等观念吗?第三点,封建独裁。假如父亲叫你死,你不肯死,你就是不孝,你死了才算孝。只顾父亲的满意,不顾儿女的痛苦,跟佛教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