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【律海十门】

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(31-3) (总第151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
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(2002.10.16)

佛教的精神是平等,居士把出家人看作师父,
出家人把居士看成父母

提要:
 ·内心寂静是定庄严,菩萨身上的种种庄严是表法的
 ·接受了戒定慧的熏陶,人就庄严起来了
 ·样子粗俗轻浮不端正,要么受了戒不知道戒,要么犯戒心无惭愧,
  要么刚受戒还未学戒
 ·自身表现不好,别人的恭敬可能也只是表面敷衍敷衍
 ·懂法的人遇到邪的避而远之,邪的人却喜欢凑上去,结果成了一个
  搞歪风邪气的小团体
 ·佛教的精神是平等,居士把出家人看作师父,出家人把居士看成父母


内心寂静是定庄严,
菩萨身上的种种庄严是表法的

还有一种庄严,释迦佛坐的姿势是修禅定的姿势,很庄严,内心寂静,姿势不动摇,这就是定的庄严。菩萨呢?菩萨的在家相,身上的庄严是表法的,种种庄严表种种的法。

接受了戒定慧的熏陶,
人就庄严起来了

菩萨内心的庄严就是智慧的庄严,以智慧光明来庄严自己。有的人刚到咱们这儿的时候,头一眼看过去,总是脸色很不好看,好像满脸灰气的样子,要过两三天,脸色就慢慢好看起来了,脸色也庄严了,因为他在接受戒定慧的熏陶。一来这儿就要听纪律课──戒庄严,早上么要教你学禅定──定庄严,要听课听法──慧庄严,这样就把他转变过来了。

样子粗俗轻浮不端正,要么受了戒不知道戒,
要么犯戒心无惭愧,要么刚受戒还未学戒

“比丘以二百五十戒庄严身心”,用不着问这个出家人有没有在持戒,也用不着问他250条戒有没有背出来,你只要看他样子。一看他样子粗俗轻浮不端正,马上就知道这个人只有几种情况:要么他受了戒,根本不知道自己受的什么戒,等于没受,不起作用;要么明知犯戒,也无惭愧心;要么可能刚刚剃头进佛门,连沙弥戒都不懂,威仪也没有学。只有那么几种情况,从他的外表就看得出来。

自身表现不好,
别人的恭敬可能也只是表面敷衍敷衍

现在有些出家人自身表现不好,开口“要恭敬僧宝”,闭口“恭敬僧宝”。如果僧都不像僧,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、端正自己,社会上的人、在家居士即使恭敬你,可能也是表面的敷衍敷衍吧,这种喊没用的呀。

还有的一种说:如果不恭敬僧宝,你有多大罪多大罪。那么有两种结果,一种,老太太听了吓坏了,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的出家人都恭敬,所以现在假和尚越来越多,前两年遍及于城市、农村,这两年好得多了。假和尚一进门啊,家里尤其是女的恭敬得不得了,结果有个人被人家骗走700块。这个700元的数字我还没有忘记,就是西安我一个学生的老婆,刚刚信佛才不久,碰到两个出家人,结果被骗了700块,有的骗掉了几千块,报纸上常有这种事。

懂法的人遇到邪的避而远之,邪的人却喜欢凑上去,
结果成了一个搞歪风邪气的小团体

还有一种情况呢,懂一些法的人,想想么,哎呀恭敬么恭敬不起来,如果不恭敬么又要背罪过,怎么办?那么想了一个办法,避而远之,赶快远远地避开。那么正气的人都避开,邪气的人都围着他转,结果在这个堆堆里就开始产生分化。名么搞不到就搞钞票,那么形成了东家串西家,西家串东家,干什么?就是赶经忏,形成了两个世界了。如果你肯听佛的话,用不着叫人家恭敬,人家一看见,恭敬心马上就起来。

佛教的精神是平等,居士把出家人看作师父,
出家人把居士看成父母

有一年我在苏州过春节,年初一,来了深圳的几个客人,一方面是拜年,一方面要请我解答些问题。其中一个问题:现在我们作居士的一进庙门,好像必须要头低下来,好像犯了什么罪,一句话也不能讲,样样得听话,对的也要听,错的也要听,否则的话,就是不恭敬三宝。他问我:“佛教是不是这样?这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。”

佛教是平等,互相尊重,互相恭敬,居士恭敬出家人理所当然。另外一方面,出家人也要恭敬居士,为什么?释迦佛说的,出家人是把居士当作父母的,在家居士看出家人是为师父,出家人看在家居士是父母。你对父母不恭敬也不对吧,这是一个礼节呀,从佛教的精神上来讲是平等的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 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