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文 学
动态报道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海内外佛教
       
 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盗戒摄修

《四根本修心要门》讲解

二、盗戒摄修(1-6)(总第113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.2.7

学了佛法不修,利用佛法去发展烦恼、为名为利,甘露也成了毒药

提要:

  • 五戒只能受一次,犯了只能忏悔,不能因为贪功德多次受

  • 拖人去受戒,受的什么戒也不懂,这有什么功德?

  • 学了佛法不修,利用佛法去发展烦恼、为名为利,甘露也成了毒药

  • 要学法听法,还要多听,只念一本经、只听一个法,容易错解佛法

  • 四众弟子各有各的戒,不能混淆,要居士做到一男一女谈话不能超过五分钟,这个要求高了

五戒只能受一次,犯了只能忏悔,不能因为贪功德多次受

有许多人受戒是瞎起劲,他根本不知道受戒是怎么回事情,听到“有功德”,就挤在里边。还有怪事情,我说:“你上次不是受过五戒了吗?”“再受一次有功德。”笑话!五戒只能受一次的,受了五戒,终身持,哪有受两次的呢?你即使犯戒,也只能忏悔,哪有再去受五戒的呢?

拖人去受戒,受的什么戒也不懂,这有什么功德?

有些人受戒是被人家拖得去的,“今天有受五戒的,受了五戒功德大,来来来,你跟我一起去。”这个人刚进佛门什么也不懂的。那么说,“现在大家跪下来,你也跪下来。”他真的跪下来。那么给他授戒的师父问了,“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,汝亦尽形寿不杀生,能持否?”他莫名其妙。旁边人帮他忙,“你快说呀,快说呀!”“说啥呀?”“说:能持。”“喔,能持。”五个“能持”下来,不知道持的什么,尽开玩笑、做游戏了。挂的牌子“佛弟子”,当当响,称起来:他是五戒居士,其实一戒也不戒。而且这种人不懂佛法,不断烦恼,还非常傲慢。

学了佛法不修,利用佛法去发展烦恼、为名为利,甘露也成了毒药

所以甘露会变毒药的。你受的戒是甘露,你不懂,又去犯戒,那不是变成毒药了?修行人听了佛法去修行,那么佛法是甘露,你不照佛法去修,结果去修贪瞋痴,去修为名为利,乃至于修外道邪道,还篡改佛经,曲解佛法,那不是变了毒药了?再比如说,你挂着的牌子是“讲经说法”,法是甘露啊,可是你讲的时候把佛法讲错了,那么你讲的“佛法”变成毒药了。法能讲错吗?

要学法听法,还要多听,只念一本经、只听一个法,容易错解佛法

所以今天给你们讲盗戒摄修,先把盗戒搞搞清楚,不要明明犯戒了,你说“我没犯戒”,明明没有犯戒,你说“我犯戒了”。现在佛门里信佛的人有多多少少,佛教是全世界五大宗教之一,中国人口很多,从人数来看,信佛的人还是少数,虽说是少数,听听数目也不少了,可能有上亿吧?这些信佛的人中间,在听佛法的有几个?你不听佛法,你能懂吗?

听佛法,还不能听得少,听得少,你容易误解、错解。现在有些人认为只要念一本经、只要听一个法,能行吗?如果只要一本经就行,佛何必说四十九年法?社会上人也懂嘛:所有的好事,不能靠一个早晨都做完的。所有的法,不能靠一本经都讲完的。你是佛弟子,怎么连这点道理也不懂啊?

四众弟子各有各的戒,不能混淆,要居士做到一男一女谈话不能超过五分钟,这个要求高了

举个例子,七十年代初,上海有个人,一定要把我拖到苏州去,我就跟着他到了苏州,他苏州有些皈依弟子是老太太,全都是念佛的。他说:“请傅老师给你们讲讲佛法。”我想讲什么呢?开头么总是讲讲三皈五戒。

等我讲完了,他说话了,“刚才老师给你们讲得很详细了,我来补充一下。真正要讲到淫戒清净,一男一女讲话不能超过五分钟。”我一听不对头了,这顶帽子尺寸不对了,可能在比丘戒里有这条,居士戒里没这条哇,他们都是居士,怎么要求这么高了?比如你是一个男居士,马路上看到科长,科长是个女的,科长说:“路上碰到,巧了巧了,我跟你谈点工作吧。”那么你看着表,五分钟到了,“阿弥陀佛,五分钟到了,我不能再陪你了。”行吗?戒律要清清楚楚,四众弟子各有各的戒,包括七众弟子,戒律不同的,不能混淆哦。

       
 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 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 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