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文 学
动态报道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海内外佛教
       
 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盗戒摄修

《四根本修心要门》讲解

二、盗戒摄修(10-7)(总第205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.4.20

修大乘法门,就要一切为众生考虑,福报也要布施众生

提要:

  • 修大乘法门,就要一切为众生考虑,福报也要布施众生

  • 无论穷人、富人,供养多少,都要慈悲心接受,为他培福,这才是佛门平等的大悲心

  • 把出家人接受供养看成是贪心,这是骂僧谤僧

  • 不接受供养,弘法事业就办不起来了

  • “佛制四依住”第一条,百衲衣,是捡路边丢弃的碎布拼起来的

修大乘法门,就要一切为众生考虑,
福报也要布施众生

知道自己受了供养,福报要降低,可是你既然是修大乘法门的,就应该为众生培福嘛。

无论穷人、富人,供养多少,都要慈悲心接受,为他培福,这才是佛门平等的大悲心

有的师父我供养他,他硬是:“不要不要。”有时候还说几句好听的话:“你们现在自己工资都很小,你自己用吧。”一个大悲心的人,像比丘出去乞食,富贵家也要乞食,为那些富贵人培培福;穷人家也要去乞食,为穷人也培培福啊,这叫平等对待。后来我就急中生智,想出句话来:“师父大慈大悲,为弟子培福。”这么求他,他才肯收下来。

把出家人接受供养看成是贪心,这是骂僧谤僧

所以我们今天要懂得,出家人接受居士的供养,不能说他是贪心,那是骂僧谤僧。要知道他是以慈悲心来接受供养的,而不是因为贪钱财。当然现在贪钱财、向你要供养的人多得很,这要分开来说,我们今天讲的是真正的比丘僧,而不是假和尚。所以一切都要照佛制办。

不接受供养,弘法事业就办不起来了

佛到后来就是大讲菩萨法,要行菩萨道。一个要行菩萨道的人要树立法幢、要弘法、要办道场、要培养人才,如果不受供养,钱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,如果不受供养,什么事情都办不成。菩萨法要修六波罗蜜,第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。但是一切都要按照佛的规定办。

佛教最早的时候,在家人供不供养钱财都没关系,因为“佛制四依住”,这四种依靠,不需要居士供养钱财。后来呢?一方面要弘扬大乘佛教,一方面年代久了,僧团的成员也扩大了,水平也有层次的不同,如果都照最初的要求,做不到,那么只好降低一些,居士们供养你的四缘生活,可以安定你的修行。

“佛制四依住”第一条,百衲衣,
是捡路边丢弃的碎布拼起来的

最最开始,佛制定比丘怎么生活的?“佛制四依住”,这四种是佛规定比丘生活的依靠。

第一条,粪扫衣。这是解决出家人穿的衣服,什么叫粪扫衣?就是百衲衣。百衲衣都是打补丁的,这种布根本不用花钱买的,而是路上捡的,人家不要了、丢掉的布,都是碎片,那么比丘捡过来,洗洗干净,一块一块端端正正缝起来,这叫百衲衣。花钱买来的布,怎么叫百衲衣?拿现代的情况来说,百衲衣还需要拿钱去买布做吗?马路上人家丢出来的旧衣服、碎布片多得不得了啊,随你捡,你怎么穿也穿不光啊。真的是这样的,现在各个城市捡垃圾的都发财了。

佛这样一规定,出家人穿衣就有保障了。会捡不到布吗?都是人家丢掉的,包括这个人死了,死人的衣服丢出来,病人丢出来的布,都有脓血的,都是肮脏得不得了,都可以捡来洗洗干净,卫生一定要讲究。那么缝起来,缝的时候还要端端正正的缝,不能像叫花子那样,补得东一块西一块,道士不像道士,叫花子不像叫花子。如果师父衣服补得乱七八糟,那么徒弟也跟着学样,衣服也是奇形怪状。

       
 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 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 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