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3
7-3(总第135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3.4.13

法是寂静,没有走上寂静断烦恼的道路,
无论佛法研究得多么精通,都是数食不饱

提要:

  ■ 有觉悟的众生都能成佛
  ■ 有情是宝,因为里面有成为宝的种子,能证果成道
  ■ 法是寂静,没有走上寂静断烦恼的道路,无论佛法研究得多么精通,
   都是数食不饱
  ■ 有人经文背得烂熟于心,于是好为人师
  ■ 满肚子的经文,却不消化吸收,就成了经书里的蛀虫
  ■ 有没有得到法上的利益,就看心是否寂静。修行初步,
   首先要去掉身心的不安静


有觉悟的众生都能成佛

有觉悟的众生都能成佛,假如这个觉悟不大、很小呢?仅仅是众生的一种本能,那么这个众生成佛就慢了。假如一点觉悟也没有,比如木头做的人,一点觉悟也没有,它不可能成佛。

有情是宝,因为里面有成为宝的种子,能证果成道

所以“见闻觉知乃自性佛宝”,有情跟无情相比,有情是宝啊,它将来能够解脱、证果,就是宝啊,现在虽然不是宝,可是里面有宝的种子。

法是寂静,没有走上寂静断烦恼的道路,
无论佛法研究得多么精通,都是数食不饱

“自性寂静乃自性法宝”,法是寂静。寂静什么?寂静烦恼。烦恼又称为热恼,又是热又是恼得不得了。学佛法的修行人,如果不懂得寂静,没有走上寂静的道路,你这个法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。无论你文化多高,研究佛法多久,可是你没有实践,没有做到,对你没有利益的。佛经上说数食不饱,你数菜:这碗什么菜,这碗什么菜,数了几十样的菜,你能饱吗?一定要吃下去才能饱。吃下去就叫实践。

所以一定要去修啊,要去行啊,要有行动的,行动的方向就是寂静的方向。否则的话,即使你研究佛学很多年,或者说你法相都是非常精通,讲起来滔滔不绝──我从前碰到一个人,他就有这么大本事,在他所研究的佛经里面,他能够说出这部佛经一共有多少品,每一品讲些什么,那部经有多少分(“品”、“分”都是篇章的意思),而且还能够摄取科判,可是在我看来,这个人是不寂静的,也就是说他烦恼断得很少。

有人经文背得烂熟于心,于是好为人师

还有一种人本事更大,他甚至于能够做到你说出一段经文,他就告诉你:这段经文在某本经里第几页,是有这样的人。我从前也碰到一个人,他不大喜欢虚心听别人讲话,他喜欢在你讲的时候插嘴,把时光都抢过去由他来讲。因为他经念得多嘛,熟得不得了,所以他听你讲,他就没兴趣,他忍不住啊,他说:“还是我来讲给你听听。”我碰到过这样的人,我刚刚跟他谈没几句──我谈话一般都是平常得很,但是平常里面有很原则的佛法道理,他马上开口了,讲得非常流利,我细细一听,他不是在讲,他是在背经文。

满肚子的经文,却不消化吸收,
就成了经书里的蛀虫

古时候的祖师说,像这种人,叫经书里的蛀虫。在疾病里有一种病叫积食,肚子里难受得不得了,里面的东西是满满的,可是不消化。

我想起一件事情,很多年前我在一个老年大学里讲课,他们休息的时候讲出来:有一个老太太特别喜欢吃月饼,儿子媳妇孝顺她,所以每到中秋节,月饼一盒一盒堆起来,她就贪吃,吃得太多了,吃到后来里面干结了,变了硬块,连大便都没办法拉出来,只好送医院。医院也没有办法去把它消化啊,医生只能够用手伸进去把大便抠出来,她方才肚子轻松一点。还是咱们天天吃青菜萝卜好,虽然平淡,可真能够吸收营养哩。

有没有得到法上的利益,就看心是否寂静。
修行初步,首先要去掉身心的不安静

你有没有得到法上的利益,就看你心寂静不寂静,心寂静就得到法上的利益了。初步,首先要去掉身不安静、心不安静,首先在行为上自己改变改变。

环境为什么不寂静?环境本来是寂静的,拿我们现在来说,微风的吹动,人听不见,除非是西北风呼呼吹。墙壁也不会出声音,日光灯只会放光,也不会骂人,大家做事也不会哇哇叫。你们进这个教室,教室里如果一个人也没有,很寂静啊。佛门里面都要讲寂静,比如说寺院里有些门洞,或者圆形的月亮门,上面总是书了两个字:“寂静”或者“般若”,都是这样。佛门应该是寂静的地方,这才叫修行,这才叫丛林。如果这个地方尽是游客,闹哄哄的,门洞口全是进进出出的声音,就是对“寂静”两个字的讽刺嘛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