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40-
2(总第151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3.5.8

众生都有寂静的本性,
故能达到寂灭的境界

提要:

  ■ 众生都有寂静的本性,故能达到寂灭的境界

  ■ 要灭掉烦恼,才能到寂静的彼岸,故称“寂灭”、“圆寂”

  ■ 普通人死了,也说是“圆寂”、“寂灭”了,这样讲话太不负责任

  ■ 连喝酒、吃肉、犯戒、在佛门里尽造恶业的人,死了也称他“圆寂”了,好比小孩见人就叫爸一样幼稚

  ■ 死了就说“往生”,有没有往生谁知道?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,是大妄语


众生都有寂静的本性,故能达到寂灭的境界

我们现在讲第二句,“自性法宝乃自性寂静,合甚深空性,而无碍缘起,深入显密经藏,大藏般若,自性圆满。”自性,就是我们自己的性,我们都有寂静的本性,所以我们能够达到寂灭的境界。苦集灭道,最后成就就是灭谛。

要灭掉烦恼,才能到寂静的彼岸,
故称“寂灭”、“圆寂”

寂灭寂灭,为什么要加一个“灭”字?你不灭,这个寂静不可能永恒的。虽然自性的寂静是永恒,可是我们凡夫还有干扰,就是烦恼的干扰,妄想烦恼不断在干扰我们。

比如说一个水面,没有风去吹它,它始终是平静的。可是偏偏有风,风一吹,水面上必然会起波。虽然起波,平静的水面跟水面的波,只是形态不同,而这个水是一样的,我们可以这样子来理解:波动仅仅是寂静的另一面,也就是说寂静的波动,或者说从寂静中产生的波动,那么这个寂静并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东西。凡夫众生无论怎么样造恶业、打妄想、起烦恼,他的觉悟始终没有变过。要灭掉了烦恼,然后才到彼岸的寂静,所以叫寂灭。或者还有一个名词,叫灭度,灭了才能够度,度到哪里啊?度到寂静的彼岸。还有一个名词,叫圆寂,圆满了你才能寂静,就成了一个圆满的寂静。圆满了什么?断烦恼圆满。

普通人死了,也说是“圆寂”、“寂灭”了,
这样讲话太不负责任

我附带想起来,只有有修行的高僧大德,命终了,为了对这位有极高修行成就的修行人,尊重他赞叹他,我们往往称他是圆寂了,或者说灭度了,或者说涅槃了,这还是可以的。真正说起来,咱们不可能知道,这个修行人是不是达到了圆寂的境界、灭度的境界。如果我们能知道,岂不是我们的水平比他高了吗?我们只知道,从佛教的历史来看,舍利弗、目键连,这些阿罗汉证到果了,那可以称为涅槃、圆寂、灭度。那么确实有很高修行成就的人,我们恭敬他、赞叹他,至少在我们的眼光里来看,他的修行水平很高,至于有没有圆寂,可能也差不了多少,跟圆满也差不了多少,这还是可以说的。普普通通的一个修行人,也不知道有没有修出什么成就来,死了,也说他圆寂了,从来不说他死了,这个怎么说?有人说他临终的时候哇哇叫,“我疼啊,疼啊。”一点不寂静的,怎么叫“圆寂”?这是打打比方了。

连喝酒、吃肉、犯戒、在佛门里尽造恶业的人,
死了也称他“圆寂”了,好比小孩见人就叫爸一样幼稚

乃至于喝酒、吃肉、犯戒、贪名贪利,在佛门里尽造恶业的人,死了也称他圆寂了,这就像刚刚学会讲话的小孩子那样的幼稚。我这次回去,在上海还特地去看了我的小孙子,这个小孩子一开口,只会叫“爸爸”,不会叫“妈妈”,现在才学会叫“妈妈”。那个时候,他看见妈,大人叫他叫“妈”,他也是叫“爸”。那么我去了,他看见我也是“爸爸”。所以家里人教他,要叫 “爷爷”,那么他很快就学会了,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。那些看见死了人就叫“圆寂”的,岂不是跟我小孙子情况差不多吗?

死了就说“往生”,有没有往生谁知道?
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,是大妄语

现在更流行了,不管你是什么人,社会上家里人死了,他们不信佛教的,“生天了”,佛门里边现在最普遍的一句话,“往生了”。如果他没有往生,你这个佛弟子打妄语。佛弟子能打妄语吗?打妄语是四根本罪之一,罪极重的,而且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,是大妄语。能随便这么乱称呼吗?祸从口出啊,嘴巴最容易造业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