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47-9)
(总第215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2.10.22

释迦佛更希望我们现世修行成就,而不是去他方世界继续做众生

提要:

  • 冤家做得最长的就是夫妻

  • 有了贪瞋痴的烦恼,就会去抓,就有了下一世的生死流转的苦,也就是行苦

  • 真正脱离苦,就要把烦恼断尽,证阿罗汉果

  • 释迦佛一开始讲法讲的就是四谛法,佛度众生的目的是要众生了生死,而不是往生他方

  • 佛讲西方极乐世界,是为了满韦提希夫人的愿而讲的

  • 释迦佛更希望我们现世修行成就,而不是去他方世界继续做众生

  • 末法时期,尤其要大大提倡戒定慧、断烦恼,现世修行现世就能拿到利益,这才是现实主义

  • 不走断烦恼的路,即使进了佛门,也是“苦恼人”

冤家做得最长的就是夫妻

怨憎会苦,做冤家做得最长的就是夫妻,别的冤家都不长,最多狭路相逢,打一顿就跑掉了。夫妻冤家是没完没了,简直是无期徒刑。所以前几年日本出现一种病,他们给这个病取了一个名字,叫“归家恐惧症”。(众笑)很多人还没有回到家里,远远看到家的房子,心已经就“怦怦”跳了,这叫归家恐惧症,这是怨憎会苦。

有了贪瞋痴的烦恼,就会去抓,就有了下一世的生死流转的苦,也就是行苦

最后是生死流转的苦,叫行苦,因为你心里有烦恼啊。有烦恼,你贪还没有完,你还会贪;瞋恨心还没有完,你还会有瞋恨心啊,你还会想:他太占我便宜了,我总要想个办法去报复他。那么样样都没有完,必然会引起下一世的有。因为你没有完啊,你没有完,当然你还要抓贪抓瞋了,那么一抓就有了,有什么?有下一世,就这样形成流转生死的。

真正脱离苦,就要把烦恼断尽,证阿罗汉果

所以说,如果不拔掉苦的因,慢慢的还是要受苦的,因为因还在。所以真正的脱离苦,要把烦恼断尽,那就是证到阿罗汉果了。释迦佛是希望我们证阿罗汉果。

释迦佛一开始讲法讲的就是四谛法,佛度众生的目的是要众生了生死,而不是往生他方

关于这一点我讲讲我的观点。释迦佛一开始讲四谛法,目的就是要使弟子们能够了脱生死,证到阿罗汉果。如果释迦佛的目的,是要众生往生西方净土,释迦佛何不先讲西方净土呢?这个要思考啊,如果他目的是叫大家都往生西方净土,那么一开始就讲西方净土好了,最多呢后来才讲四谛法,应该这么样说吧:“如果你们往生西方净土比较困难的话,我再教你们一个办法,赶快现在断烦恼了生死。”应该这样讲啊。

佛讲西方极乐世界,是为了满韦提希夫人的愿而讲的

从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里来看,频婆娑罗王跟他的夫人要被儿子害死,由于韦提希夫人的请求,释迦佛因为这样一个因缘,仅仅是为了满足频婆娑罗王跟他的夫人的要求,所以才说了往生净土的法。后来释迦佛就赞叹极乐世界,说:如果后世的众生也想发愿往生的话,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做,这是赞叹。因为释迦佛度众生的事实就是最开始先讲四谛法。

释迦佛更希望我们现世修行成就,而不是去他方世界继续做众生

而且释迦佛讲了四十九的法,每部经里都离不开戒定慧,就是要我们断烦恼。如果我们能够断了烦恼,我们就称为圣人,就是阿罗汉。乃至于后来佛又说了大乘菩萨法。难道释迦佛不希望我们证阿罗汉果,不希望我们快快成佛,倒希望我们快快去他方世界做众生?难道释迦佛讲的佛法跟诸佛如来比起来是二等品吗?难道释迦佛讲的佛法,不能使众生证阿罗汉果,了脱生死吗?

末法时期,尤其要大大提倡戒定慧、断烦恼,现世修行现世就能拿到利益,这才是现实主义

所以我是这样看问题的,尤其现在是末法时期,要大大的提倡戒定慧,提倡断烦恼,提倡要现实主义。你走现实主义的道路,你走一步路就拿到一步的好处,走一步就得到一步的殊胜利益,你今天断一分烦恼就得一分安乐。比如有人这么说:“过去我曾经遇到过同样的事情,我跟人打架,那个人给我打得来叫救命,可是我也被打伤了,床上躺了一星期。现在我学佛法了,要断烦恼了,我这个气量很大很大,骂不还骂,所以我一点没事。”你现在就得到利益了嘛。

不走断烦恼的路,即使进了佛门,也是“苦恼人”

不断烦恼,整天在闹矛盾,整天在起烦恼,整天在怄气,气量嘛越来越小。你整天的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那真叫做苦恼念佛,因为你仍然在苦恼里啊。所以那些人总是称自己,“我是苦恼人”,你是苦恼人啊!因为你不走戒定慧、不走断烦恼的路嘛,你现世哪能离开苦恼呢?所以在一本《佛陀语录》里,里边全是释迦佛讲的话,开头佛就讲:要靠自己,自己的烦恼要自己断,自己的痛苦要自己解决。要靠自己,佛教导我们就是这句话,佛不过是一个教育家罢了。

今天我们把“悲”讲完了,现在回向吧。

     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???????????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