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48-2)
(总第217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2.10.24

众生是为自己考虑而不欢喜,菩萨是为众生着想而不欢喜,一个是烦恼,一个是悲心,性质不同

提要:

  • 起了烦恼,就欢喜不起来了,要多想想:进佛门是为了欢喜,还是为了受苦受难

  • 人受苦受难不是别人给的,都是自己烦恼关系,心量太小,爱计较,就易起烦恼

  • 众生是为自己考虑而不欢喜,菩萨是为众生着想而不欢喜,一个是烦恼,一个是悲心,性质不同

  • 由烦恼而不欢喜,烦恼越重越难转变;由悲心而不欢喜,就会为了众生挑起重担精进修行

  • 在艰难困苦中磨练,将来的成就更大

起了烦恼,就欢喜不起来了,要多想想:进佛门是为了欢喜,还是为了受苦受难

欢喜的对面就是不欢喜,为什么不欢喜?很简单嘛,就是烦恼嘛,起了烦恼,每个人都不欢喜。等烦恼过去了,看看别人的功德,想想自己的菩提心,欢喜心又起来了。所以修行就要看穿、看破,想想穿: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?是为了欢喜而活着,还是为了不欢喜而活着?进佛门是为了欢喜,还是为了受苦受难?这个要想一想。

人受苦受难不是别人给的,都是自己烦恼关系,心量太小,爱计较,就易起烦恼

那么谁给你受苦受难?还不是自己的烦恼啊。比如说轮流进厨房,已经算做得蛮好的啰,讲平等嘛,大家轮流去帮厨。偏偏分配工作的人一时疏忽——你对自己记得很牢的,很清楚,可是他要记那么多人啊,有时候会弄错,结果这个月多分配你一次进厨房,你就觉得受苦受难。人家一个月进厨房帮厨四次,偏偏要你帮厨五次,你就觉得“我在受苦受难,我太辛苦了。”假如大家都是五次呢?你的烦恼就不起来了。那么问你,“你有没有特别辛苦啊?”“没有没有,大家都是五次,一样一样的。”那可见得不是辛苦,而是你起烦恼喽,心量太小喽,这不过是举个例子,打打比方罢了。所以一切不欢喜都不是谁给你的,全是你烦恼的关系。

众生是为自己考虑而不欢喜,菩萨是为众生着想而不欢喜,一个是烦恼,一个是悲心,性质不同

修菩萨法的人,难免也有自己的情绪,也有忧愁,也有辛苦,也有不欢喜的时候。可是这个不欢喜,跟众生的不欢喜两码事情:众生的不欢喜是为我、为自己,为自己考虑,为自己着想,引起了心里不欢喜;菩萨的不欢喜是为众生着想:佛教是众生的明灯,如今佛法这样的衰落,佛门这样的败坏,菩萨看到了欢喜不起来啊,是为众生操心、为众生担忧啊,性质完全不同的。一个是由烦恼而不欢喜,一个是由悲心而不欢喜。

由烦恼而不欢喜,烦恼越重越难转变;由悲心而不欢喜,就会为了众生挑起重担精进修行

由烦恼而不欢喜,烦恼越重,转变越难;为众生的利益而不欢喜,他不是因为自己吃亏,或者受到损害而起烦恼,他是为了众生啊,为众生他就不会想烦恼的事情,而只会想我应该怎么办?只会想这样一个念头:我是菩萨,我要行菩萨道,如今这种情况,我应该怎么办?好好想一想,很快就想通了嘛,这些有缘的众生,这个重担我不挑谁挑啊?一想通,马上就像一头狮子那样跳起来。所以性质完全两样,众生因为烦恼而不欢喜,欲望越重,越是不欢喜;越是不欢喜,欲望越是加重。菩萨为了众生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不欢喜,他想起自己的责任,马上就挑起重担跑起来了嘛。所以这里边有区别的。

在艰难困苦中磨练,将来的成就更大

如果一个学菩萨行的人,一颗菩提心,为了众生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心里不欢喜,可是这位菩萨老是欢喜不起来,他也沉下去了。应该说这位菩萨出道太早。出道太早有有弊的一面,也有利的一面。有利的一面:你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,你将来的成就更大。

     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