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 (50-2)
(总第235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琴 讲于 2002.11.19

佛法智慧不断增长,烦恼不断减轻,才会有当下放下烦恼的力量

提要:

  • 到了深般若的境界,一切法都空掉,对法的执著也放下了

  • 能放下贪瞋之心,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,当下就能获得安乐

  • 凡夫很难做到烦恼起来了当下就放下,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文字来作引导

  • 佛法智慧不断增长,烦恼不断减轻,才会有当下放下烦恼的力量

到了深般若的境界,一切法都空掉,对法的执著也放下

拿这个比喻来说,手指需要不需要?当一个孩子不知道月亮的时候,妈用手指给他指月亮,叫他去往这个方向看,这个时候手指是需要的。当这个孩子很快就懂了,知道月亮是在黑夜的天空里,他一抬头就能看到,那个时候妈妈的手指就用不着了。

假如妈妈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就给他指,“这是月亮”,等到孩子十五岁了,妈妈还给他指,“来来来,今天晚上月亮很好,我给你指,喏,你往这上面看,那个是月亮。”用不着了嘛。如果那个时候仍然用手指指,这个妈妈自己就是执着了。孩子已经懂了,已经亲自看到过了,你还要给他指什么呢?用不着指了嘛!这个妈妈不懂得用不着了,还抓住“必须要指一指”而不肯放,这个妈反而变得无知了。

所以到了深般若境界,一切法都要空掉。《金刚经》里有句话:“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?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。到最后法尚且要舍,不能执着语言文字,不能执着我们头脑里见闻觉知的观念,最后这些要完全摆脱,因为你已经亲自证到了,就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,去思考去研究去学习。

我们今天并不是专门讲般若的道理,那为什么我在讲法中经常提到般若智慧?尤其是每天凌晨给你们讲法的时候,差不多都有在讲这个道理,为什么?能海上师是一切法无自性派。我们这个法流就是研究般若智慧的。

能放下贪瞋之心,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,当下就能获得安乐

现在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,修行路上还要修很多的法,也就是我们还要干很多的事,还要走很多的路,所以还得一步一步来。“慈悲喜舍”的“舍”,是要我们远离贪瞋之心,要把贪瞋之心放下。你能放下,这种觉悟从哪里来?从般若智慧来。而你这种觉悟本身就是般若智慧的显现,这个时候你当下就安乐了。

凡夫很难做到烦恼起来了当下就放下,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文字来作引导

禅宗非常讲“当下”两个字,修行要修当下。可是说得容易,做起来很难,凡夫众生不大可能要他放下,他马上就放下,也不大可能一出现迷茫一出现烦恼,当下就觉悟,一觉悟就放下了,很难。所以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文字来引导。

佛法智慧不断增长,烦恼不断减轻,才会有当下放下烦恼的力量

我们佛法的智慧一天一天增长,累积起来才有“当下”的希望,也可以说成是力量的对比。修行要讲究现实,要讲究辩证法。当你佛法的智慧还不是很强、烦恼执著力量很强的时候,你想放下很难啊,因为你打不过它。如果通过长期的努力,通过听法学法,确实在心里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运转,不断的去实践,智慧觉悟的力量不断增长,烦恼不断在减轻,那么减轻到一定程度了,力量对比很悬殊了,那个时候放下烦恼,就能够逐步逐步变得很快。如果真能够当下有这样大的力量,那你很快就能成就,因为你般若智慧现前了,般若的境界现出来了。等到般若智慧圆满的时候,就成佛了。
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