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   
 

学修三皈依(3-4(总第09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10年5月17日

经文: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    
皈依戒
皈依佛,永不皈依天魔外道
皈依法,永不皈依外道典籍
皈依僧,永不皈依外道邪众
皈依愿
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
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,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

禅定是降魔,外道一知半解
去修禅,容易入魔

提要:
 ·修空观等,舍念清净,即入四禅
 ·
四禅要成就不苦不乐舍,要舍掉禅定中的苦与乐
 ·
禅定是降魔,外道一知半解去修禅,容易入魔
 ·
修禅定要无所求,难得平静自然,是无明习气故
 ·
应在此怖苦与爱乐上着眼,则不动。大动常动就是生死轮回
 ·
三皈依观里有修内外空、大空,即修空无边处。修诸观境,即修识无边处。
  心境俱空,即无所有处

修空观等,舍念清净,即入四禅

从三禅进入四禅,能海上师说:“修空观等,舍念清净,即入四禅”,这些都在三皈依观里边,你修好就进入四禅。四禅的总相有三:断苦乐、先灭忧喜、不苦不乐舍,先把忧跟喜灭掉,还要舍掉不苦不乐,这些修法三皈依观里都有,所以能进入四禅定。

 四禅要成就不苦不乐舍,要舍掉禅定中的苦与乐

所谓“不苦不乐舍,苦者微微恐怖”,有微微的恐怖都要去掉,如果你盲修瞎练出了恐怖境界,你一起恐怖心,入恐怖魔;你出现了好的境界,欢喜得意,入欢喜魔。所以你们不要盲修瞎练,要照释迦佛的教导去修。

禅定是降魔,外道一知半解去修禅,容易入魔

有人说修禅定容易入魔,禅定是降魔的,怎么说成入魔呢?你一知半解,去修禅定,是你自己搞错了嘛。

从前上海有个外道的地方,有个赵先生经常给人用“仙水”治病。他点三支香,在一杯水上比比划划,念念有词,再吹口气,把香灰吹在杯里,说喝了能治病。从不要钱,也不吃你饭,什么都不要。

后来听说赵先生闭关了,过一个时期说赵先生能看到南天门了,再过一个时期问:赵先生怎么样了?说“赵先生变了一堆白骨。”(众笑)外道都是这么乱搞的。

修禅定要无所求,难得平静自然,是无明习气故

“乐者小小希望”,也要去掉,我常讲修禅定要无所求。“难得平静自然,无明习气故”,为什么做不到平静?我们的根子就是无明习气。儒教《三字经》里说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这个初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,从没人说清楚过。佛教十二因缘就讲清楚了,人是从无明开始的。孟子有句话“天作孽犹可活,人作孽不可活”,天是指谁,也说不出来,佛教就讲清楚了,天是指天人,而且讲得非常具体细致。

应在此怖苦与爱乐上着眼,则不动。
大动常动就是生死轮回

“应在此怖苦与爱乐上着眼,则不动”,如果你能在这一点上着眼,修成没有爱没有苦,就不动了,不动就是定。

“还应在大动常动上磨练经过”,咱们凡夫众生,都在大动常动里,大动常动就是生死轮回。有人不相信有生死轮回,你们现在不是来了吗?过几天又回去,下次再来,再去,这不是轮回吗?动得这么厉害,怎么脱离轮回?在这儿常住就不动了嘛。

如果你证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,命终就生初禅天,二禅天,三禅天,四禅天,因为修禅定的福报大,人间没办法享受,所以要到色界天去享受。

三皈依观里有修内外空、大空,即修空无边处。
修诸观境,即修识无边处。心境俱空,即无所有处

三皈依观里有“修内外空、大空,即修空无边处”,首先修内空,内空空六处;再修外空,外空空六尘;再进入内外空,空十八界。

还要修大空,不修大空怎么成就法身呢?大空,就是修空无边处,那是无色界天。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,就是无色界的四空天,四空天的寿命极长,长到你究竟哪一年死,不知道。(众笑)“修诸观境,即修识无边处。心境俱空,即无所有处”,这些修法全在三皈依观里。

        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