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学修三皈依

学修三皈依(50-1(总第423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0月15日

经文: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皈依戒
皈依佛,永不皈依天魔外道
皈依法,永不皈依外道典籍
皈依僧,永不皈依外道邪众
皈依愿
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
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,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

学修分家,就致成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很少

提要:

  • 要成就,就要学修并重。只学不修,空有理论;不学去修,盲修瞎练

  • 出点境界不稀奇,这跟了生死毫无关系

  • 学修分家,就致成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很少

  • 法是要人去掌握的,即使经书还在,人改变了,也很难去掌握法

  • 不真实的宣传,导致后世的人们产生了种种不切实际的希望

  • 传记只写好不写坏,就成了歌颂,根据传闻描述的种种稀奇境界,也失了真

要成就,就要学修并重。只学不修,空有理论;不学去修,盲修瞎练

我们这一次学修三皈依,目的是要成就。成就必须要学跟修并重,我们的学是为了修,我们的修也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入的去学。如果把学修分开,成就就没希望。佛法是教证二法,教,我们要学;证,我们要从修里去证。两者一分开就不圆满,你没有修,你学得再好,也不过是理论;你没有学去修,这个修有点莫名其妙,即使你出了一点境界,你也不知道这个境界是啥玩艺儿,你对它很稀奇、很好玩、很执着、很追求,那就变成了佛门里的外道,你是盲修瞎练。盲修瞎练的人出一点境界那很危险,但是他们认为成功了。

出点境界不稀奇,这跟了生死毫无关系

其实这种境界都不稀奇的。我从前听说有这么件事情,有一个人在路上走,因为旁边一个人太靠近他了,他很不自在,就随随便便用手把旁边人一推,出乎他意料,这一推,就把旁边人推得很远。那么别人看起来,这个人可能是练功夫的。其实他不是。

那他怎么会有这个功夫?这个人是在印刷厂工作的,从前的印刷厂要一张一张印的,印好一张,脚一踏“咕噜多”,再把这张拿掉,那么再“咕噜多”再拿掉一张,他几十年来天天这样,那么出功夫了,他自己不知道的。但这种功夫有什么用呢?这种功夫打起人来厉害,可是根本谈不到了生死。

学修分家,就致成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很少

所以末法时期,最最麻烦的就是学跟修分开。知识分子特别喜欢学,因为他有种求知欲。想搞一点稀奇名堂的人呢?就特别喜欢修,想修出点东西来。这都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毛病。如果不从这个圈子里跳出来,末法时期的现象你是没办法改变的。末法时期是什么现象?就是证果的人很少,成就的人很少。

法是要人去掌握的,即使经书还在,人改变了,也很难去掌握法

可是很多人都看不透,也跳不出来,他以为法宝还在,一本经书可以保持几百年,就算这本经书破旧了还可以再印。当然法宝是极其珍贵的,法宝没有变,可是人变掉了,人的思想不对头,这是很可惜的事情。从正法到像法,像法到末法,释迦佛涅槃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了,人的思想变了,就很难去掌握这个法,因为法是要人掌握的。

不真实的宣传,导致后世的人们

产生了种种不切实际的希望

非但由于人的思想变了,对法上的话难以真正理解,而且对人、人的境界不真实的传布、流通,就变了宣传,这种不真实的传布、流通,就产生了种种不切实际的希望。

传记只写好不写坏,就成了歌颂,根据传闻描述的种种稀奇境界,也失了真

打个比方来说,一本传记,你看下来全是写他好的。一般传记都是写片面,不写全面。传记只写好不写坏,这叫歌颂。而且有些传记里边写的这种稀奇的境界,简直无法理解,都是夸张的,或者是传闻,根据一个传闻,添酱添油加上去,很多都是失真的,可是特别迷惑人。由于我们善良的心、崇敬的心,对前人的种种全部接受,所以产生了一个一个的希望,而且很难看得透。

很多年前,别人就希望我给某人写一篇传记,因为我对他很熟悉,我就不写。我为什么不写?我没办法写。既然我了解,怎么没办法写?我就问了一个问题,“究竟是写他好,还是写他坏啊?”人都有功德,也都有很多过失。说“当然写他好,写他好,可以鼓励人啊。”那就失真了。
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