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菩提心网—一日一读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盗戒摄修

《四根本修心要门》讲解

三、杀戒摄修(2-2)(总第231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.6.7

从断烦恼中得到的快乐,才是真正的快乐

提要:

  • 许多人在苦恼中,还是没有觉悟要修行

  • 在苦恼中能不能想修行,要看这个人的觉悟

  • 在快乐里受了迷惑,觉悟不到快乐会变,就很难生起修行的觉悟

  • 从断烦恼中得到的快乐,才是真正的快乐

  • 有苦的地方是修行最好的地方

许多人在苦恼中,还是没有觉悟要修行

如果苦恼的人回心转意想修行,这是他的觉悟,可是有很多苦恼的人在苦恼中,还不想修行,这是我看到的事实。比如深圳的老同学里边,有人就是因为当年还没有尝到世间上的苦,所以又回去了。回去了,当然走的路就是办事业、成家,可是今天怎么样?今天这个老同学满脸苦恼。可是她还是有觉悟啊,她回心转意了,一直想修行。为什么没有回到我们这儿来呢?因为她已经成家了。我看其他的同学,满脸的苦恼,可是他们还不想真正的修行。

在苦恼中能不能想修行,要看这个人的觉悟

拿做生意赔本来说,一个信佛的人做生意,赔本是好事情,你赔了本,你就会醒过来了,“还是修行吧。”可是有的人不是这么想,赔本了他还想继续努力,还想翻身,还想把钱再赚回来。据说有这么回事情,傅老师一到,这个地方赔本情况就好转,生意也好起来了,也可能我这个老师看他赔本赔得这样,总得帮他一点忙。他生意好起来了,他就高兴了:“可以赚钱了”,而不是:“我可以去修行了。”所以在苦恼中能不能想修行,要看这个人的觉悟怎么样。

在快乐里受了迷惑,觉悟不到快乐会变,
就很难生起修行的觉悟

总之一句话,在快乐的时候,你很难离得开快乐,也就是说在快乐的时候,你很难去修行。因为你既然快乐了,快乐对你是一种迷惑,你在快乐中很舒服,心情很舒畅,你就离不开了。可是你没有觉悟,看不破这是世间上的快乐,要不了多久就要变化的,只有修行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。可是人在快乐里迷掉了,他没有这么个觉悟。

打个比方说,夫妻关系很好,他们双方会离得开吗?从来天下没有一对夫妻,因为夫妻感情好,天天快乐,所以双方要求离婚,那还离得开吗?同样的,如果你在一个快乐的环境里、快乐的命运里、快乐的生活里,你还离得开吗?再打一个比方,搓麻将打牌的人,他赢到钱了,他还离得开吗?他赢了还想赢啊。

从断烦恼中得到的快乐,才是真正的快乐

所以说快乐要有个标准,你从断烦恼中得到的快乐,那才是真正的快乐。你在生活享受中得到的快乐,你怎么也离不开,但这不是真快乐,痛苦就跟在快乐的身后。古今中外,找不到一个从出生开始快乐,一直快乐到老死的人,能找得到吗?痛苦是跟着快乐而来的。仅仅是你快乐的时候,痛苦还没有来到,因为时候没到。比如说,冬天是紧跟着夏天来的,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寒冷的感觉?时候没到,可是这个夏天能维持多久啊?

有苦的地方是修行最好的地方

所以说,苦恼的地方是修行最好的地方,因为他容易觉悟,他一心一意想离开苦。我们今天降生在娑婆世界,咱们不知道前世、再前世,咱们是干什么的,因为全都想不起来了。今世能投生到娑婆世界来,是前世的福气啊,佛经上也是这么说的。这是什么福气啊?不是你来娑婆世界享受的福气,是在娑婆世界修行的福气。修行人总是发修行的愿,修行人总是说修行的话,佛经上告诉我们,他方世界有很多菩萨都发愿要往生娑婆世界,这是真正想修行的修行人发的愿,因为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好的地方。我讲这些话都是根据佛经来讲的,如果不根据佛经讲,去讲反面的话,那就是魔在说法。

 

首页 > 介绍佛陀 > 介绍佛陀

介绍佛陀(121)

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⑾

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

佛告阿难:“宁见此童子从西方来者不乎?舞其两足駊騀其身,地为二反大震动,见者肃然,衣毛为竖,降伏一切众邪外道,尽却一切诸魔官属坏诸往见,令一切安除诸勤苦,令一切欢喜消诸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度脱一切令归善道,以大音救济众生。又见西方大香交露帐来不?”

“唯然,天中天,已见。”

“阿难,从西方来香交露者,是谓导御一切菩萨之香也。汝岂复闻西方有大音声出不?空声、光明声、寂定声、佛声?”

“唯,天中天,已闻。”

“阿难,此之所出四大音者,是空无菩萨缘身毛孔之所出也。四大音声,柔软可意,微妙无瑕。出是声时,令六十八亿那术百千人漏尽意解,六十八亿那术百千人立不起法忍,九亿人立不退转地为无上正真道,使诸佛国各二那术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净。阿难,西方去此八十亿万佛刹,有佛名妙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,今现在说法,其世界名乐园。阿难,彼世界所以名乐园?一切皆以佛法为乐。珍宝为人光明清净,不退转菩萨大士所居,清净诸菩萨无数,无有弟子、缘觉二乘也,唯学一切智乘,但行佛道。诸天皆立一切智,其得音安谛,解知一切法界往来,供养诸佛天中天以万种物,降伏众魔力化堕见人,灭尽一切尘劳,裂坏一切魔罗网,志于法品令一切立不退转地,不说余说但讲一切智事。转菩萨法品,超诸尘劳之界,无复魔行,意无恚怒,行慈悲喜护一切,一一诸毛孔出此六百不退转法声。菩萨法品之义得三脱门,过于弟子、缘觉之事,度于三界行一切法界。于彼世界住皆见诸佛,越一切总持法门,得诸佛之觉智,得诸菩萨之三昧,离诸恶智,断诸疑结,得诸佛身智之智,得神通度无极,离于谀谄,所愿转得供养诸佛,立一切人于无上正真道,令多愿人得无起度无极智。当来劫菩萨之行所立无瑕秽,发意顷现生一切诸佛前,无复生老病死啼哭愁忧,已得寂善权现三十二相装校其色,已得法身现于凡身,供养奉事一切诸佛,心意踊跃娱乐,智慧度于无极,乐此之乐令余人亦然。其世界诸菩萨所行所乐如是,以故名曰乐园。

复次,其乐园世界,有八种交道、七宝浴池,中有八味水满其池。其水底有七宝沙,中有四种莲华,青曰优钵,红曰波昙,黄曰拘文,白曰分陀利,其光色具好有无数耀。其国有八重宝树,金树、银树、琉璃树、水精树、砗磲树、码瑙树、象瑙宝树、吉祥宝树、觉转宝树、舍罗塞宝树、碧英宝树、月光宝树、踰日月宝树、杂玉宝树、阿牟勒宝树、鸠弥勒味宝树、赤青白色真珠树,赤栴檀、青栴檀、黄栴檀、蒲萄酒栴檀、乐会天栴檀、作味栴檀、污勒栴檀树,蜜香黑妙,香树根香茎节,技叶华实各各炽盛。有果树、器树、衣树、璎珞装饰树、伎乐树。其枝叶华实各亦炽盛,树香之气芬馥甚美,如天上所有。阿难,其世界如是,以金为交露,出柔软音声,其余不可计功德亦出柔软音。世界是故名乐园。空无菩萨于彼神变,来生于此阎浮提,欲见我般泥洹,适生度无央数人,以为佛事转于法轮。空无菩萨从无数劫来,身体诸毛出是四大音,柔软可意,微妙无瑕。”



最后的行化 ⑾

佛陀宣布入涅槃②

佛陀对聚集在一起的众比丘开示说:“我对你们讲的一切真理,都要好好修习、实践、体证,出于对世间的悲悯,为了大众的利益和幸福,为了人天的利益和幸福,此圣道将长存不忘。”

何为此真理?它们是:四念处,四正勤,四神足,五根,五力,七菩提支,八圣道。”

然后,佛陀又作了最后一次开示,向僧众公开宣布涅槃日期。

“谛听,诸比丘,诸有为法皆为无常,精进修习,如来圆寂的日子不久了,如来将在三个月内入涅槃。

“我年事已高,生命不会长久,我将离你们而去。人人以自己为依怙,众比丘,精进、正念、善德。以正念为指导,不放逸,以此善法为住,永免生死,永断痛苦。”

向毗舍离望了最后一眼,佛陀同阿难陀一道,来到般陀村,对那里的比丘开示说:“戒定慧为解脱至上法。如来教导弟子们掌握此法,导师已经以慧眼终止了痛苦,熄灭了情欲。”

(摘自《觉悟之路》那烂陀长老著学愚译)

    补读前5日《一日一读》 补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