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菩提心网—一日一读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(80-8) (总第637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.3.28

住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

提要:

  • 住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

  • 培养学僧是为了做佛事,招生成了招工

  • 法喜充满自然的笑最好看

  • 首先要把众生吸引进来,再让他们受持佛法

  • 有善根的众生,看到寺院会自己走进去

  • 满脑子封建意识,见人穿裙子拜佛就说罪过,这是在把人推出去

住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

你们有位辅导老师,她从前的师父不错的,她只有两三个徒弟,她照样吃完早饭,叫徒弟收拾好,“都给我坐下来。”那么开始讲了,不是讲法,是专门讲故事。师徒的感情挺好啊,有时候就像一家人,所以能海上师说:“中国的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。”小庙的世俗气很浓厚啊,最多摆个形式,摆个架子,吹吹打打,磕磕头,烧烧香,说几句佛门的话,也不过装个门面。

培养学僧是为了做佛事,招生成了招工

虽然这样,也不能怪师父啊,中国佛教传统就是这样,师父也很可怜的,没学到法。有的师父很好,还特地把徒弟送到佛学苑来学,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可能也学不到法,那么今天有佛学苑了,他自己惭愧,赶快把徒弟送过来,这个就很好。有的师父呢,“你去学佛法了,我这个小庙咋办?我做佛事,人手不够啊。”徒弟只好听师父话,留在小庙里当帮手,真像招工招来的一样,叫苦连天,有的还闷出病来。

从前有个佛学院一定要排上唱念课,作为正课,要教会唱念,这位主持说:“我办佛学院,就是为了将来他们学会唱念了,咱们做佛事就有人手了。”那不叫招生,叫招工。(众笑)

法喜充满自然的笑最好看

如今社会上招工,也要通过学习班培养的。譬如说一个宾馆要招工了,你一到,马上就要给你学习,第一课学怎样微笑,因为顾客就是上帝,谁来看你苦恼的脸?所以要学会微笑。

每个人都会笑,怎么还要学呢?要学的,有许多笑,笑得不好看,是苦笑、讥笑、皮笑肉不笑,这么样笑得实在太难看了。我们这个笑用不着学,我们这个笑是从哪里来?法喜充满来的,很自然,还要学吗?又不是“你替我笑”,他自己法喜充满,自己笑得像一朵花那样。

首先要把众生吸引进来,再让他们受持佛法

所以要度众生,要利益众生,首先要摄受于有情。有情还不知道你这儿能够利益众生,那么要想办法把他吸引过来,来了以后你要摄持他。“摄”,就是摄取,要把他们引进来,“持”,就是要使他们能受持佛法。

有善根的众生,看到寺院会自己走进去

即使有些地方里边就是这么几个人,可是众生看你这儿是一个寺院,他有善根啊,没有人介绍,他也会走进去的,像我就是这样。我的妈说么说是信佛的,她只会念观世音菩萨,别的都不懂。后来她会念《心经》了,还有什么经什么经,都是我教她的。她把我带到哪里去?上海南京路有个庙,又叫司徒保安庙,是道教的,因为里边也有供观世音菩萨,所以她把我带进去。

满脑子封建意识,见人穿裙子拜佛就说罪过,这是在把人推出去

可是有人到了真正的佛教寺院,却走不进去,怎么走不进去呢?一进门,里边老太太就说话了:“你姑娘家穿了裙子来拜佛,罪过罪过啊。”人家一听见“罪过”,就吓得只好回家,再去穿长裤。我就说话了:“当年释迦佛穿的就是裙子啦。”信佛的人怎么连佛教常识都不懂了?脑子里全是封建意识啊,封建社会女的穿裙子,要长得不得了,一直铺到脚面上才行;现在姑娘穿裙子短得不得了,老太太又说话了,“这不行,罪过罪过。”就算看见了腿,两条腿又不干坏事,罪过什么呀罪过!你也有两条腿,仅仅是包起来罢了。这么样,就把人推出去了,这也叫关门主义。

首页 > 海内外佛教 > 佛学问答

佛学问答二〇六

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

二0三问:何者为修止所依之资粮?何故须此诸资粮?

答:止所依资粮有六:一,顺境:已详前文,以无彼顺境,则不易得定。二,寡欲:于衣食住等,先去贪求最好与最多之心,亦不多食。三,知足:好恶多寡,都不在意。若贪着外境,则内心不能安住,故须二三两项,方与修定相顺。但此两项,重在拣除与修定相违之件,其与修定不妨之衣食住等则不计也。引生此二心之方便:(一)观一切可贪之境,悉是无常;(二)观一切欲境与我无永久和合性。四,离世间事:如书、算、星卜、文艺、仕官、商贾等,皆世间作业,古德一至修心,即尽舍而不谈,尤以修定为甚。大德布顿擅长文艺,遭魔之忌,供彼精制铁笔,以为习文艺音律用,以是虚费光阴(用竟铁笔千枝),未能即今证得双运位(如无此障,可即身证双运位)。五,护戒清净:止为器皿,能盛各种三摩地功德。止乃上界功德,故须以戒为基础,令身心清净,方易得定。否则,纵修千年,亦不得定。故外道尚有各种禁戒,何况修内道清净三摩地。六,离粗重烦恼:粗重指贪欲、嗔恨等。现行烦恼粗相,以无常等观令贪嗔顿息。虽不能断,然不伏之,不能得定。

二0四问:修定应以何为加行?

答:修定仍以修六加行,及串修从下士道直至发菩提心为加行。发心之要,即为利尽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故,愿速成佛,而修此定。其次应依“身坐八法”“九节风”法而作。

(摘自《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》郭和卿著述)

佛教认为算命是外道,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?

问:佛教认为算命是外道,不提倡这一套,但是社会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,于是有人有种宿命论思想,生活态度变得很消极。我的一位朋友,她与男友本来相处非常好,很相爱,但后来查出两人属相不配,不敢与其交往了。请问师父,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?

:佛教认为算命是外道,不提倡这一套,但是社会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,于是有人有种宿命论思想,生活态度变得很消极。我的一位朋友,她与男友本来相处非常好,很相爱,但后来查出两人属相不配,不敢与其交往了。请问师父,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?

答:命运到底有没有?应该说有,你过去种了恶因,你就要感受恶果。怎样让这个恶因不成熟或推迟成熟,而让善因能够及时成熟?恶因与恶果之间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,这中间还有一个缘,即条件。因果的成熟是要通过一定条件的推动才会变成现实。不管善因也好,恶因也好,都是一样,通过我们现在的努力,其目的就是要给善因的成熟创造正面的条件,给恶因的不成熟创造负面的条件,用佛教术语来说,就是使善因具缘,使恶因缺缘。你做善事,就是使恶因缺缘,同时也就是使善因具缘。

我们现在修行就是做这件事。我们要相信,我们无始以来做了许多的善事,种了许多的善因;同时也种了许多恶因。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为什么会来早或来迟?那就是缘的关系,创造了什么样的缘,就会有什么样的报,就看善因成熟的条件多,还是恶因成熟的条件多。所以大家不要管过去怎样,即使我们过去造了许多恶业,害怕没有用,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行善积德,现在的努力既能改变过去,也能够开拓未来。着眼当下,着眼现在,这是我们人生命运转变的关键所在。如果不抓住这个关键,要转变我们的命运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们不必去算命。

算命到底准不准呢?有一些可能准,准了以后怎么办?算了命知道我明天会有恶运,不好的事情会出现,积极的态度就是赶快做善事,让明天的恶不至于成为事实,而不能因算命而消极,消极的人生态度是不对的。假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,命运不可以改变,那修行有什么意义?我们现在的努力有什么必要?那样也就没有因果了,正因为有因果,所以命运是可以转化的。

(净慧法师)

 

 

    补读前5日《一日一读》 补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