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菩提心网—一日一读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(81-1) (总第641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.3.29

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

提要:

  •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

  • 发菩提心的人,不能总是等着众生自动上门

  • 等不到众生来,无众生可度,就无法圆满菩提心功德

  • 做好事是人天道,以佛法度众生,才是菩萨道

  • 要缘起种种善巧方便,摄取众生进佛门

  • 投其所好,只用五欲满足来吸引众生,会把众生更加推到荣华富贵的迷茫里去

  • 没有佛法,即使摄取再多的人,也不能度他们出生死

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

我们讲法供养偈的第三句,“摄受于有情”。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。从前有这样一个说法:过去世种了因,时节因缘一到,他自会进佛门的。这个话是不错的。有的人因为过去世有因缘进了佛门,进了佛门,我们就能度他;那么过去没有因缘的,不一定会进佛门,我们要不要度啊?所以说法要全面地说。

发菩提心的人,不能总是等着众生自动上门

这个话在我年轻时候就听到了,我是主张在度众生上要摄受于有情。可是多少年来,佛门里边发了菩提心的人,总是等着众生上门,而不肯往门外迈出一步,就这么等啊等啊。

等不到众生来,无众生可度,
就无法圆满菩提心功德

我们度众生,跟世俗上年轻人找对象、结婚是两码事。世俗上找对象,有的人说:“有缘总会来相逢的。”那么在家里等吧。可是你等人家,人家也在等你啊。找对象,你等不到没关系,反而是好事情,生死的因缘切断了,你娶不到老婆,你还能全心全意学法修行,还能活得长命一点,至少气恼也少一点。但度众生,你等众生来,等不到,你怎么圆满你的菩提心功德?你怎么修你的菩萨道?

做好事是人天道,以佛法度众生,才是菩萨道

说:“我在世间上尽量做好事。”那是人天道,菩萨道这样做是不够的,菩萨道要把众生摄受过来,然后给他佛法,这才是真正度众生。

要缘起种种善巧方便,摄取众生进佛门

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在摄取有情上,要生起种种的菩萨法的因缘。修菩萨法就是修缘起法,要有各种善巧方便把众生摄取进来,摄取进来以后呢?还要以法去度他。如果没有法,你即使很善巧地把他摄引进佛门,你也度不了他啊。

投其所好,只用五欲满足来吸引众生,
会把众生更加推到荣华富贵的迷茫里去

现在末法时期,往往都以末法时期的办法来摄取众生,譬如有些人利用佛菩萨圣诞,用种种方式把众生吸引过来:开光、升座、大殿落成,还有拜忏、超度,这样一搞,进庙门的人可多了。

现在还有的地方造庙的时候,一定要造一个财神殿,财神殿里供的是财神,财神跟佛教有啥关系?释迦佛又没有叫你去做生意发财。所以我觉得奇怪,我就问:“为什么一定要造一个财神殿?”回答说:“现在老板都喜欢到财神面前去烧香求发财,所以造了一个财神殿,进庙的人就多了。”目的还是为了钱。这些方法,有的还可以,有的我不赞成,因为这种方法是度不了众生的,反而把众生更加推到荣华富贵的迷茫里去。

没有佛法,即使摄取再多的人,
也不能度他们出生死

现在有些地方能摄取很多人,乃至于几千人上万人,这点很成功啊,但是他们没有佛法。没有佛法,那么佛教跟神庙也差不多了。一个神庙到了这个神生日的时候,也有几千个人来。即使神真有本事,也不能把众生度出生死轮回,何况神从来不开口,也不会讲佛法的。

首页 > 海内外佛教 > 修行人之路

修行人之路201

修行人应离欲,走清净出离道,走菩提大道

一梦漫言⑩

崇祯六年,我三十二岁,四月初八日申时,离别栖云庵,走了二十五里,到一小庵借宿。成拙二月中旬先上鸡足山,我们相约四月二十日在大理府三塔寺相会。我按时到达三塔寺,未见成拙。第二天我去感通寺随喜,成拙才至。从此,我俩南下相伴不离。走了四天,到了北岩山谷鸟寺,遇见一位在俗时相识的熟人,已在该寺出家,正在施茶。他见到我很惊讶,说:“你怎么出家行脚啦!我自恨年纪已老,不能随你同去!”我劝他专修净业,他立愿念佛终生。在此住了十天,便告辞启程而去。

到五月初二日,遥望白云,家乡已在目前,借宿在离城十里的金赡寺。思想起自己双亲不能奉养,伯父不能亲葬,通宵雨泪不干。又想起抛撇下两个幼小的弟弟七年之久,不知流落到何等悲苦地步,现在依附在谁家!我这一别远行,不知今后如何。不能不见一面。天明我向成拙述说了我的心事,出门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,一再思前想后,悲叹不已!想到,如果现在还以手足之情牵挂,一见面必然堕入业力之罗网,不但出家受戒修行不成,而且今后要报父母、伯父生育深恩也就无门了,应当看到各人都有各自的定业因缘。凡是人生在世,贫富苦乐、寿命长短,都是前生自作之业所感,今世各自受报,纵然是父子至亲,也不能替代。只恨不能前去亲见一面,这是忘仁义而缺慈悲。现今无可奈何之下,只有用自己修行功德,回向给他们,拯济他们了!于是我擦干眼泪,绕城而过,遥向西山祖宗坟茔,倒地叩首,心痛如绞,雨泪不止,两足无力,难以举步,勉力奔走,到了广通县,在一座古寺中挂单一宿。

第二天,在去禄丰县的路上,遇到一位亲戚周之宾,从省城返回楚雄。他老远见到我就高声叫道:“许冲宵,你现在什么地方?几时出家?要到哪里去啊?”我答说:“在鸡足山出家,现在下江南去受戒参学。”'他问:“是否有信要捎回去?”我说:“捎信也说不清楚,只有二个幼弟,还请你多加照应了!”我一面回答,脚下并未停步。他还想再问些什么,我心中悲戚,哽咽得说不出话来,他站在路边,望著我走远才反身走去。成拙说:“既然你不回去相见,也该捎个口信回去才对。”我说:“手足亲情,要断立断,要捎话去,反而惹起情思难断了。古人云,心如铁石,志愿方坚;情爱不忘,至道难成。”

又走了几天,省城在望,进了碧鸡关。此关峰峦秀拔,为群山之首,俯瞰滇池,一碧万顷。我们搭船渡过滇池,登岸到了省城,投宿在城外弥勒寺。同行的几位朋友想到各寺庙去浏览,打算在这里歇息几天。我担心会碰到亲友而遇阻拦,第二天一早,就动身去松华坝,出金马关,到达板桥驿,住了一夜。成拙的俗家住在寻甸府,在杨林以纳寨的观音庵出家,因为是便道,离此不远,就邀请各位朋友一起去看望他的师父,然后再远行。我们过了兔儿关,在何有庵住了一夜,第二天早上才到。他的师父厚道,他的哥哥朴实,都是修道之人。他们一见,欢喜相迎,款待挽留我们住了半个月,方才告别。(摘自《一梦漫言白话版》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)

(摘自《一梦漫言白话版》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)



情绪歌

遇事着相不高兴,就是自己情绪病。
情绪病啊病最重,生死轮回它造成。
因为有我动爱憎,才有高兴不高兴。
经常高兴不高兴,即是烦恼情绪病。
只要心中有我执,必定要犯情绪病。
情绪病啊罪恶生,分别执着情执重。
我执不破情执重,很难消除情绪病。
遇事开心不开心,外不表露内心动。
喜恼哀乐忧悲苦,都是生死情绪病。
外不着相不动心,才能消除情绪病。
情绪病啊我造成,有我执着必犯病。
有时犯病能自知,有时犯病难自控。
习气就是情绪病,一旦犯病罪恶生。
消除习气情绪了,心空不犯情绪病。
情绪皆因着幻相,不着幻相情绪断。

(仁德大和尚)

    补读前5日《一日一读》 补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