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
我们讲法供养偈的第三句,“摄受于有情”。发菩提心行菩萨道,要以善巧来摄受有情。从前有这样一个说法:过去世种了因,时节因缘一到,他自会进佛门的。这个话是不错的。有的人因为过去世有因缘进了佛门,进了佛门,我们就能度他;那么过去没有因缘的,不一定会进佛门,我们要不要度啊?所以说法要全面地说。
发菩提心的人,不能总是等着众生自动上门
这个话在我年轻时候就听到了,我是主张在度众生上要摄受于有情。可是多少年来,佛门里边发了菩提心的人,总是等着众生上门,而不肯往门外迈出一步,就这么等啊等啊。
等不到众生来,无众生可度,
就无法圆满菩提心功德
我们度众生,跟世俗上年轻人找对象、结婚是两码事。世俗上找对象,有的人说:“有缘总会来相逢的。”那么在家里等吧。可是你等人家,人家也在等你啊。找对象,你等不到没关系,反而是好事情,生死的因缘切断了,你娶不到老婆,你还能全心全意学法修行,还能活得长命一点,至少气恼也少一点。但度众生,你等众生来,等不到,你怎么圆满你的菩提心功德?你怎么修你的菩萨道?
做好事是人天道,以佛法度众生,才是菩萨道
说:“我在世间上尽量做好事。”那是人天道,菩萨道这样做是不够的,菩萨道要把众生摄受过来,然后给他佛法,这才是真正度众生。
要缘起种种善巧方便,摄取众生进佛门
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在摄取有情上,要生起种种的菩萨法的因缘。修菩萨法就是修缘起法,要有各种善巧方便把众生摄取进来,摄取进来以后呢?还要以法去度他。如果没有法,你即使很善巧地把他摄引进佛门,你也度不了他啊。
投其所好,只用五欲满足来吸引众生,
会把众生更加推到荣华富贵的迷茫里去
现在末法时期,往往都以末法时期的办法来摄取众生,譬如有些人利用佛菩萨圣诞,用种种方式把众生吸引过来:开光、升座、大殿落成,还有拜忏、超度,这样一搞,进庙门的人可多了。
现在还有的地方造庙的时候,一定要造一个财神殿,财神殿里供的是财神,财神跟佛教有啥关系?释迦佛又没有叫你去做生意发财。所以我觉得奇怪,我就问:“为什么一定要造一个财神殿?”回答说:“现在老板都喜欢到财神面前去烧香求发财,所以造了一个财神殿,进庙的人就多了。”目的还是为了钱。这些方法,有的还可以,有的我不赞成,因为这种方法是度不了众生的,反而把众生更加推到荣华富贵的迷茫里去。
没有佛法,即使摄取再多的人,
也不能度他们出生死
现在有些地方能摄取很多人,乃至于几千人上万人,这点很成功啊,但是他们没有佛法。没有佛法,那么佛教跟神庙也差不多了。一个神庙到了这个神生日的时候,也有几千个人来。即使神真有本事,也不能把众生度出生死轮回,何况神从来不开口,也不会讲佛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