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菩提心网—一日一读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(81-5) (总第645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.3.29

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”,吃三宝的饭,要报恩的

提要:

  • 心在世俗的家,释迦佛的事业就靠他不住了

  • 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”,吃三宝的饭,要报恩的

  • 接受了老师、同学多年的培养、照顾,接受了广大众生的恩,却不知恩、报恩,这说不过去

  • 发心参加、护持善知识的弘法事业,也是报恩

  • 发菩提心的人唯一的心愿,就是把苦海里的众生救上船来

心在世俗的家,释迦佛的事业就靠他不住了

为什么小住不是主人?要他挑重担,要他管管家,他说:“我要回家了。”哦,他另外还有一个家,是两个家!他的心在如来家里还好一点,可是他的心在世俗的家里。尤其我们规定:小住可以随时来随时走,所以他就是随时走,这个咋办呢?你想靠一靠他,他说:“我要走了。”

当然喽,小住也是不简单,他们也在佛门做贡献的。

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”,
吃三宝的饭,要报恩的

咱们常住的同学吃的都是三宝的饭啊,一粒米相当于一粒金刚钻啊。这不是我说得过分,不是有句话么,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”,所以你们常住同学头脑清醒清醒,你们今天吃的饭,不是爸爸妈妈给你吃的。吃了三宝的饭,要报恩的,不报恩的众生是忘恩,不是君子。

接受了老师、同学多年的培养、照顾,接受了广大众生的恩,却不知恩、报恩,这说不过去

你们常住同学,你满一年就可以申请常住。当然这是申请,还要我们观察批准。你今年假如三年、五年、八年了,你吃了常住的饭这么多年,你有没有报恩啊?过去有许多常住的人,接受了同学这样热情的照顾、种种的鼓励、种种的培养,又吃了施主的饭,怎么扭转屁股就跑掉了呢?这在世俗上也说不过去啊,你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?一个佛弟子首先要知道知恩、念恩、报恩,只有魔王波旬才会对我们进行破坏,才会把人拖出去,要拆我们的台,使我们度众生度不成,培养人才培养不出来,使释迦佛将来绝子绝孙。

发心参加、护持善知识的弘法事业,也是报恩

我这个老师对你们每个同学,真是全心全意啊。如果说我不是全心全意,那我是真冤枉,何年何月才能得到平反?现在又进入了80岁的高龄,你大恩报不了,小恩总要报报吧,帮帮我忙啊,我一个人也辛苦不过来,来的人越多,事情越忙,一个庙一个庙都等着我们去管。

从前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老,那个时候可能是十年前吧,有人来到我这儿,你知道他是怎么发心来的?他跟同学们说:“我那一次,看到傅老师这么老,还这么辛苦,我是看他可怜,所以我来帮帮忙。”(众笑)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,连强盗都有恻隐之心,何况你们都是我学生。连走江湖的都会说:“有钱的花差花差,没钱的帮帮场子。”意思说:“你没钱,你不给钱没关系,你别走,帮帮场子。”来的人看一看就走掉,看一看就走掉,这个走江湖的戏唱不成啊。

发菩提心的人唯一的心愿,
就是把苦海里的众生救上船来

从前我们在师生日的那天,都会念诵一首诗,我给它取名叫“祝愿诗”,“以像宝库那样富饶的同情心,来观察世间上的苦难;以像涌泉那样的智慧,来带给人间美妙的吉祥;以无所畏惧的金刚手,来摧伏人间的卑鄙与欺骗;以智慧的光辉庄严起来的尊者,我向你敬礼。”

我们过去在师生日那一天,我们还在禅定中修观想,这个师是谁?是能海上师。观想我们都掉在苦海里,师站在大船的船头上,把我救上了船,给我好吃的,给我换了衣服,我就马上跟师在一起,帮师继续救度还在苦海里的众生。这首祝愿诗,这个观想非常感动人啊,我们发菩提心的人,唯一的心愿,就是把苦海里的众生救上船来。

首页 > 海内外佛教 > 深入经藏

礼敬彼世尊、阿拉汉、全自觉者!

太子刷护经③

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

太子复白佛言:“何因缘得寿命长?何因缘身得无疾病?何因缘家室和顺相爱,不令他人别离?”

佛告太子:“不杀生者,用是故后生为人师寿命长。不持刀杖击人,用是故后生为人得无疾病。见人有变斗喜行和解令欢喜,用是故后生为人,他人不能得别离。”

太子复白佛言:“菩萨何因缘,多得财物珍宝有不离?何因缘不亡财物,不为人所劫盗?何因缘得尊者得高?”

佛告太子:“不贪他人财物者,用是故后生为人得富乐。喜布施不悭贪,用是故不亡财物。物益增多,见人富乐得钱财,心不嫉妒,不自贡高,用是故后生得高尊。”

太子复白佛言:“何因缘能得天眼洞视?何因缘得天耳彻听?何因缘能知世间人民死生之事?”

佛告太子:“用好喜燃灯于佛前,以是故后生为人得天眼洞视。好喜持倡伎乐于佛寺前,用是故后生为人得天耳彻听。菩萨喜定意入三昧得禅,用是故知世间死生之变。”

太子复白佛言:“菩萨何因缘得飞行四神足?菩萨何因缘念知前世无数劫以来之事?菩萨何因缘得三活佛便般泥洹?”

佛告太子:“菩萨好喜布施,常持车、马、驴、骡、象、骆驼、履屣及水船,与诸佛、比丘僧及与人民,用是故得飞行四神足。菩萨常专心念诸佛,三昧从学喜行教人,用是故得念前世无数劫以来之事。菩萨得阿维越致道,以念无所复著,用是故能断死生之根,得佛道便般泥洹。”

太子复白佛言:“菩萨何因缘预治国?何因缘预会比丘僧?何因缘光明照十方?”

佛告太子:“菩萨本求大愿,用是故豫得佛国。菩萨好喜布施,乞丐与人,喜教人民为六波罗蜜,是故后得比丘僧。菩萨喜持七宝作华盖用上佛,用是故得光明遍照十方。”

佛为太子分别说是事,太子欢喜,及五百长者子皆大欢喜。

太子刷护复白佛言:“愿使我后世生者,佛所说令我悉受得悉奉行之,皆令如愿。”

佛便大笑,口中五色光出。佛告弥勒菩萨言:“听我说之,太子刷护菩萨及长者子,前世皆供养百八亿佛,皆行菩萨道。乃前世提和迦罗佛时,是五百人皆是佛弟子,是我所教。后世悉当共会,六亿佛却后一劫,摩诃波罗会一劫中,五百人前后作佛,皆同一名若那伎头陀耶。后作佛时,当如阿弥陀佛其国,亦当如阿弥陀时等无异。国中菩萨往来者、飞行者,皆如阿弥陀佛国。若有人民闻是经信喜者,皆当生阿弥陀国。”

佛说是已,太子刷护及五百长者子,诸比丘僧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诸天、人民、鬼、神、龙,皆大欢喜,前为佛作礼而去。(完)



毗耶娑问经卷上③

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

时,毗耶娑问言:“世尊,云何布施?何故布施?何义名施?云何施主?何义施主?云何施人而非施主?云何不与得名施主?云何死已施福随行?施福云何?为有形段聚集可见,为不可见?施主、施福为在何处?为在受者,为在施者?云何世尊入涅槃已,供养塔等而得福报?佛入涅槃,谁为受者?”

尔时,世尊语毗耶娑大仙人言:“汝问此法甚为微细,汝有辩才不可思议,能如是问。”

尔时,长老舍利弗,发白面皱眉垂覆面,偏举一眉长引气息,谛观思量,见已而言:“此毗耶娑大仙人主,有大名闻,一切人知,一切人说,岂可不知,同如世间愚痴小儿无智慧者,舍说因缘,舍说无我,种种深法、种种善如智,言语已而问如是布施之法?”

尔时,慧命阿难陀,顶礼佛足,白言:“世尊,此毗耶娑大仙,所问布施果报我亦能说。”

佛言:“阿难,此则非时。若问如来,声闻人说,此非所仪。且止!阿难,无此道理。”

尔时,慧命舍利弗白佛言:“世尊,随彼仙人何意而问,我亦能说,能满其意。”

佛言:“舍利弗,汝语太卒心不思量。长老舍利弗勿作是语,此不相应。若如是者,我声闻人则不相应。若来问我,声闻说者,此不相应。则有人言:‘彼如来者非一切智。’当有人言:‘毗耶娑仙往问如来,自不能说,遣声闻说。’或有人言:‘彼如来者有我慢见而不自说。’”

尔时,彼诸比丘于世尊所生信净心,白言:“世尊,彼大仙问,如来能说,能断彼疑。”

    补读前5日《一日一读》 补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