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定道资粮(4-2)(总第37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 讲于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上海办事处禅修小组 2010.3.24

开经偈: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
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
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

如果我们走上了儒教指的这条路,
我们的修行不可能成就

提要:
 ·佛弟子受了五戒,做到了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也仅
  仅是保人身,世人连这点都做不到,又怎能称圣人
 ·儒教的学说很多都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累积的经验,以及生活中的常识
 ·儒教仅仅是告诉你,这些好话你可以学,却不一定要做到
 ·很多人的盲目崇拜,是因为他并不完全了解
 ·我们内心本来就有贪瞋痴的种子,儒教用名利的钩子一勾,就勾上了
 ·如果我们走上了儒教指的这条路,我们的修行不可能成就

佛弟子受了五戒,做到了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
也仅仅是保人身,世人连这点都做不到,又怎能称圣人

昨天有同学来看我,提到现在社会上学儒教的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成了风尚,还说孔子是圣人。我们佛教称圣人是有标准的:要证到初果以上才能称圣人。佛弟子受了五戒,做到了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也仅仅是保人身,尚且不能称圣人,如果一个人又杀生、又偷盗、又妄语、又饮酒,连五戒都持不好,人身都保不住,怎么能称圣人?

儒教的学说很多都来自于劳动人民的
智慧和累积的经验,以及生活中的常识

举几个例子。儒教的学说很多都来自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累积的经验,以及生活中的常识。比如《三字经》里说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这是看到工人把玉石雕成玉器,孔丘就用文化把它写出来,就变成他说的了。要知道孔丘从来没有当过雕琢玉器的工人。

还有,孟子说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,其实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累积的经验。劳动人民很朴实,说得很清楚:规是圆规,矩是划直角用的矩尺。如果你要做圆桌子,要用圆规比量比量;做方桌子,要用矩尺比量比量。可是如果都像劳动人民这样讲,就不值钱了。利用文化,抽掉了话的实质,来一个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,就受大家欢迎了,也就成了孟子说的了。

儒教仅仅是告诉你,这些好话你可以学,
却不一定要做到

还有孔丘说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其实凡是给人家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不要的。前一时期有个小住同学带他的孩子来我们佛学苑,这个孩子就说:“我看家里给别人的东西都是我们家不要的。”儒教的仁义道德,不过是空中的光环,因为是好听的话,所以受大家敬仰,有谁真正做到了?儒教仅仅是告诉你:这些好话,你可以学,却不一定要做到。

很多人的盲目崇拜,是因为他并不完全了解

为什么儒教这么得人心?很多人包括我在内,从前对孔子也是盲目崇敬的。因为我不知道孔子讲点啥,大家都说他好,我也就跟着恭敬。还是毛泽东说得对:“不了解情况,没有发言权。”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,要自己去尝一口。”

我们内心本来就有贪瞋痴的种子,
儒教用名利的钩子一勾,就勾上了

我今天稍微翻了一些关于儒教的书,尝到了一点儒教的滋味,很苦啊。可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多人去学?因为它叫人们去追求名利,以荣华富贵来勾起人们的贪瞋痴,符合众生的习气。

实在说,谁不喜欢钱?谁不爱好荣华富贵?哪个小伙子不爱漂亮的姑娘?我们内心本来就有贪瞋痴的种子,儒教再用名利的钩子一勾,就勾上了。

如果我们走上了儒教指的这条路,
我们的修行不可能成就

可是如果我们走上了儒教指的这条路,我们的修行就不可能成就,因为这不是一条放下名和利,放下世俗观点、世俗习气、世俗爱好的路。今天我们修行走的是清净道,跟世俗完全是两条路。路线错了,成就还有希望吗?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