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 (50-1)
(总第234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琴 讲于 2002.11.19

修好冤亲平等,远离爱憎,其心放下,般若智慧自然现前

提要:

  • 修好冤亲平等,远离爱憎,其心放下,般若智慧自然现前

  • 般若无相,表现于事,事情处理得圆满、恰到好处,就是般若智慧的体现

  • 佛教的智慧完全清净,不清净的是妄想烦恼

  • 亲证一切体性皆空,就是深般若的智慧

  • 语言文字和亲证的关系,好比以手指月,光停留在理论上,不去实践断烦恼,不在禅定中亲证,不可能得到深般若的智慧

舍 于诸众生 远离贪瞋之心 住平等舍

能海上师说:

怨亲平等,远离爱憎,其心放下,则般若现前,当下安乐。

世人受苦,均由无慧,有智慧即无诸受,行事决定,心无所系,观境如幻,苦于何生?


修好冤亲平等,远离爱憎,其心放下,般若智慧自然现前

今天我们讲“舍”,“于诸众生远离贪瞋之心,住平等舍”,能海上师说:“冤亲平等,远离爱憎,其心放下”,这几句我们已经讲过了。“则般若现前,当下安乐。世人受苦,皆由无慧,有智慧即无诸受。”修冤亲平等,远离爱憎,把执著的心也放下,能做到这样的话,就是般若智慧已经现前了。“现”就是表现出来,“前”就是眼前,眼前就表现出来了。

般若无相,表现于事,事情处理得圆满、

恰到好处,就是般若智慧的体现

所以说“般若智慧,无有形象”,看不见的,“表现于事”,能够在事上体现出来。你对一切事情都处理的非常好,很圆满,不多不少,恰到好处,这就体现了般若智慧。

佛教的智慧完全清净,不清净的是妄想烦恼

有许多世间经验的累积也叫智慧,或者叫知识,可它跟修行没有关系。乃至于后世的众生,把贪瞋痴烦恼累积起来的经验,也叫知识,也叫智慧。比如说一个人贪心来了,他运用脑子特别厉害,会想出种种赚钱的方法,乃至于会不择手段,人家也说,“这个人很有智慧。”所以要说清楚,佛教的智慧跟世间法的智慧是两码事。世间法有清净的有不清净的,佛教的智慧是完全清净的。如果是不清净的呢?佛教里就不叫智慧,叫妄想烦恼,名称就两样了。

亲证一切体性皆空,就是深般若的智慧

“其心放下,则般若现前”,那就等于说,你要般若现前,就要把贪瞋放下,贪瞋放下了就是般若智慧。要达到这一点,首先要大量地跟你讲贪心瞋心的过患和危害性。然后从你悟到的这种觉悟里,你才能够放得下,亲证一切体性皆空。当你真的空掉了,把烦恼放下了,这就是深般若智慧的表现,因为你空掉了。所以要进入深般若,我们需要用语言文字来指路。一定要指一条不要执着、一切性空、放下这样一条路,否则怎么能达到亲证深般若的境界?

语言文字和亲证的关系,好比以手指月,光停留在理论上,不去实践断烦恼,不在禅定中亲证,不可能得到深般若的智慧

关于语言文字和亲证的区别,以及它们中间的关系,有这样一个比喻:用手指月。手指好比就是语言文字,月亮好比是亲证。你要朝着手指指的方向去看月亮,你不能停留在手指上。如果你停留在手指上,光看手指头不看月亮,不能悟到:这只是给你指一指,那就错了。这种人是怎么样的人呢?对法执着,停留在理论上,而不去从思惟中、从禅定中去开悟。也就是说他学的很多,可是他从来没有去悟到一切法性空,对于自己的贪瞋烦恼很难放下,那么就等于停留在手指上。你停留在手指上,这个月亮你仍然没有看到啊。光是停留在理论上,不好好亲自去实践,不好好去观烦恼性空,对烦恼执着而不肯放下,那你不可能证到深般若的智慧。
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