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艺演出
(视频在线播放)

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 

                  
【以戒为师】(8)           
 

佛教律学入门 ⑧

虚云法师

2、持不淫戒的功德

吾人出家为佛弟子,欲要断除烦恼,了脱生死大事的,必先淫戒清净,皎如冰雪,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,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,这样持净戒,此人精气饱满,无病长命,肌肤润泽,相貌丰彩,冬不畏冷,夏不怕热。无论修那一种法门,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乱,参禅即得开悟,持密亦能相应,古人所谓:“人生若能透得此一关,即是出尘的阿罗汉。”如天请问经偈云:“少欲最安乐,知足大富贵,持戒恒端严,破戒常丑陋。”

如此修习戒 ②

圣洁弟子再次自我反省:“如果别人奸污我的伴侣,我会不愉快。同样的,如果我去奸污他人的伴侣,他们也一定觉得不愉快,因为凡是我觉得不愉快的,他人也一定觉得不愉快,那我怎能将不愉快之事加诸于他人身上呢?”如此反省就能促使人戒邪淫,劝勉他人戒邪淫,赞扬戒邪淫的行径。

圣洁弟子再次自我反省:“如果别人通过撒谎来破坏我的利益,我会不愉快。同样的,我通过撒谎来破坏他人的利益,他人也一定不高兴,因为凡是我觉得不愉快的,他人也一定觉得不愉快,那我又怎能将不愉快之事加诸于他人身上呢?”如此反省就能促使人戒撒谎,赞扬戒撒谎的行径。

圣洁的弟子又进一步反省:“如果别人通过搬弄是非、挑拨离间来破坏我与朋友的感情,或者咒骂我,以无聊无意义的话来扰乱我的心,我会不愉快。同样的,如果我如此对待他人,他们也一定不愉快;因为我觉得不愉快之事,他人也一定觉得不愉快,那我又怎能将不愉快之事加诸于他人身上呢?”如此反省,就能促使人戒搬弄是非、戒咒骂、戒绮语,劝勉他人戒搬弄是非、戒咒骂、戒绮语,赞扬戒咒骂、戒绮语的行径。 (完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摘自《佛陀法语》达弥卡法师)

戒律,身处红尘的铠甲

问:被杀者如不被杀,以后也可能变好,若不能预知未来变化,怎样判断他是否应该受到这一惩处?

答:关键是,如果此时不杀他,当下就会危害很多人的生命安全。至于以后会不会变成好人,则是另一回事。事实上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最终都是要成佛的。但在当下,在他们造作种种恶业时,如果不加制止,就会酿成悲剧。作为菩萨,应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,宁可自己承担杀生业报也要制止他造作罪行,一方面保护大众,一方面也使恐怖分子免造极大恶业。(摘自《问道》与济群法师面对面)

生活中的五戒 ⑥

〔喝酒破坏家庭生活〕

喝酒喝到家庭破裂是常见的事。有位女居士跟我说她先生喜欢喝酒,酒品非常不好,醉酒后就回家打人,把孩子的头抓来撞墙,全家都抗议,结果把他驱逐出境,只好在外租屋而住。

后来,先生在外面和另一个女人同居了六、七年,最近同居人去世,想要搬回家住,太太说无论如何要提出离婚。因为他仍好喝酒,喝酒就会打人。但这是离婚的理由吗?她说两人曾经谈判,先生说不喝酒就活不下去,身体会不住地发抖,显然已经酒精中毒了。我想如果是这样,反倒是先劝他戒酒比较重要,可是她说无论如何要离婚。

我觉得夫妻在一起彼此要相互珍惜,这是很深的学问。我劝那位女居士先让孩子和他谈看看,不行再离婚。她一听就哭得很委屈说:“师父!您都纵容男生,反而不疼惜我。”我问她夫妻可以离婚,儿女可不可以说离就离?这脐带是断不了的。他在外面喝酒出事,儿女怎么看待?夫妻是离婚,而子女在两人离婚之后仍得收拾善后,心情会更矛盾的。

后来,她的子女就跪着请求他不要再喝洒,他哭了,答应悔改,后来也真的戒掉了喝酒的恶习。要救一个人不容易,我们要很真诚地珍惜周遭的每一个人。

所以,要持不饮酒戒,不但自己不要喝酒,也要为珍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而不喝酒,纵使已经喝酒成习,也能慢慢地戒除,这样生活才会健康、圆满
                     (摘自《香光庄严》第66期 释悟因)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