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艺演出
(视频在线播放)

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 

                  
【以戒为师】(17)           
 

佛教律学入门 (17)

               虚云法师著

  二、别说犯戒过失(五)

1、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:“万恶淫为首,百行孝为先。”淫欲炽多,精神衰颓,色力必为薄弱,面黄肉瘦,神志极为靡糜,多病短命,畏风寒炎热!福德渐渐消散,灵智便为蒙蔽!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,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,喝酒食肉,玩耍跳舞等,都是为淫欲的先锋!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,淫欲不断,必不能得效,过去修得而复失,岂不危哉?今生如此,将来三恶道难逃,古德偈说:“淫味虽甘毒最深,能走精气耗元神,损人肌肉成劳瘵,服之不已定伤生!”佛说:“破戒之人,如降大雹冰,万物悉遭损坏!亦似人在大海中,船舶破坏,没命于水!”

 

不惜身命在守戒 ①

《苏陀苏摩王经》里有下面一段内容:

菩萨不惜身命来成全禁戒。菩萨本身曾经当过一条大力的毒龙。如果那条龙来到众生面前,体力衰弱的人,只要放眼一看,就会当场死亡,体力强健的人看到它,也会情绪激动,以至于死。

这条龙受了一日戒,就出家去找寻寂静的所在,当它进入丛林里,思惟一段长时间,坐着疲倦之余,居然呼呼大睡。龙的习惯是──睡眠时候的外形,会好似一条蛇。它身上呈现优美的装饰,七宝混合成形形色色。一个猎人刚巧看到,不禁十分惊喜地说:“真是绝无仅有,非常难得的好皮,若把它献给国王,用来当服饰,不是妙不可言吗?”于是,他用杖棍拼命敲打龙头,也用刀剥它的皮了。

龙在心里寻思,自言自语:“若凭自己的能耐,自然可以为所欲为,甚至倾覆一个国家,也易如反掌。这个猎人微不足道,哪有本事奈何了我呢?

        (摘自《大智度论的故事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)

戒德品 ⑥

9.精修戒定慧的智者,达于极纯净的境地,不再有痛苦,他们了结了未来的生死,解脱了执着的束缚。抛弃此身,他们以智慧超越了魔域并如太阳般地放射着光芒

①一位拜日者问佛陀:“在一切世界中谁比太阳更光亮?”于是佛陀以这个偈子回答他。
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(摘自《白话藏传法句经》)

戒杀·护生

问:可否带着超度的心杀死蚊蝇?

答:佛教所讲的不杀生,对象是一切众生。从平等的角度来说,蚊蝇也有佛性;从生存的角度来说,蝼蚁尚且偷生,我们有什么权利剥夺它们的生命?至于“带着超度的心杀它们”,这一说法值得商榷。首先,你有没有能力超度它?其次,它愿不愿意被你超度?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:我要杀了你,使你得到超度,在座的是否有人愿意?

当然,历代祖师也有一些特殊的教化方式,这在密宗和禅宗都有记载。虽然这些做法从声闻戒来说是不允许的,但这些大德已经成就,确有把握超度这些众生,而且他的行为不仅对眼前这些众生有利,还能利益更多众生。但这些属于特殊事例,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说,绝不能以这一借口轻易杀生。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,不但造作杀业,更会犯下妄语罪业,为堕落恶道之因。 (摘自《问道》与济群法师面对面)

 

生活中的五戒

不偷盗

何谓“偷盗”?就是别人的东西,未经同意,就把它变成自己的。例如钱财物品在甲的账户里七转八转而变成乙的账户,权利被转移了,这就是偷盗。“偷盗”实在不好听,有时就说是“不与取”──没有经过对方同意,却窃占为己有。“偷盗”的对象包括财物的、生存的,一般又分使用权、管理权。(摘自《香光庄严》第67期 释悟因)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