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艺演出
(视频在线播放)

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 

                  
【以戒为师】(32)           
 

佛教律学入门 (32)

               虚云法师著

二、开遮持犯 佛陀的法律,不是一味专制呆板的,乃是最适应社会环境的,以利济群众为前题。在大乘菩萨戒中,就有开遮持犯的不同;如杀盗淫妄酒等,都有开遮持犯的道理,比如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要劳动生产,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,若种田开厂织业等,这就是开缘的道理。或有生病,医师说是要用酒配药,这亦可开。至于方便妄语等,凡有利益大众的皆有开缘的必要,否则就犯,遮则便持,这些道理,详看瑜伽菩萨戒本,并及巨赞法师写给二埋法师的“关于戒的开缘”一文可知道的。所以世尊说法制戒,当开则开,开则名持,不开反犯!当遮则遮,遮则名持,不遮反犯!总而言之,要于功德上,自利利他,合法合理的,才许可方便有开缘的意义,不然的话,切切勿得开的!

 

五戒戒相 ⑧

说明:上人法是超越凡夫境界,即禅定(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)、解脱(离系缚,得自在)、三摩地(等持,心离掉举、不散乱)、三摩钵底(至,伏昏沉、掉举,致力于身心安和)、见道(三明,即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)、修道(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)、证果(证预流果,一来果,不还果、阿罗汉果)、断烦恼(断贪、瞋、痴)、心解脱(心离贪、瞋、痴而解脱)、乐静处(乐独居于无人静处)。

增上慢:高估自己,未实证自以为已实证。

若实得上人法,妄说不得,犯可悔罪。(摘自《嘉义新雨》第22期 明法比丘)

 
戒如大地 ⑿

④ 正确的职业。佛陀告诫在家行者不作不良职业,如:酒店、歌舞场所、妓院、刽子手、投机者、杀畜者、收税员等等。总之,使心污染之职业应尽快回避。

⑤ 良好的生活环境。尽量安排清净、整洁之起居环境,尽量避免与不良言行者和持道外异见者频繁交往,不与烦恼且执著者交往。常与禅者共处,有利修道。

⑥ 四威仪(行、住、坐、卧)要念念分明,使之端正、不放逸、不懈怠。又如《纯真经》所云守护根门、警觉精进、饮食知量等。

⑦ 尊重道外宗教人士,不要因宗见不同便恣意、非客观地攻击、辱骂、诽谤、嘲讽;不要把自派宗教强加于他人,造成争论。须知:无论如何,他派宗教其目的也是在追求永恒之真理,并向于善。只是他们没有发现我们之道路,但就其本意也是好的。有些宗教的人士也获得了许多外在和内在之成就,故没有必要贬低他派人士。《小部·法句》云:“征服己者,世间最胜”。

⑧ 避免迷信等法,不作占卜、天象、咒术、说鬼神、附身等事,见《长部·梵网》。

如是,行者明晓于此,更应使之实行。在日常当量力布施、慈善助人,并忆念佛陀、正法、僧伽之善德,使心合于道。(dhiti根据南传佛教戒律编撰)

 
破戒之罪 ⑥

十二、破戒的人,不能一齐留下来,例如恶贼难与亲近。

十三、破戒的人,譬如一个火炕,谁都避免走过去。

(摘自《大智度论的故事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

 
受戒的好处 ②

四、戒如水囊:可以解除人生旅途上的干涸。戒告诉我们这个不可以,那个不可以,让我们不生起贪欲心、嗔恨心,不会为非作歹,如同得到甘露灌顶,时时清凉自在。

五、戒如明灯:可以照亮前程的黑暗。我们一受戒,戒条明明白白告诫我们:不可以侵犯人,不可以骂人,不可以打人,不可以作坏事,等于人生前程的一盏明灯,让我们看清楚前途何去何从,不至于走岔了路,不至于摸黑倾跌。

六、戒如璎珞:可以庄严我们的法身。每个人都希望穿着高雅,都希望有美丽的妆扮;戒就是璎珞,就好像穿在我们身上的美丽的衣服,可以庄严我们的相貌。一个受戒的人,就有道德人格来庄严自己。 (完)(摘自《星云法语》星云法师著)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