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|
戒
品 ⑾
有戒则多友,因摄护身口;毁戒造恶业,朋友则绝交。
注:有持戒之人,则能摄护身业口业,不令作恶,故有甚多好友。而无持戒及毁坏戒行者,则处处时时造作邪恶等事,不但无新朋友,旧朋友亦渐渐绝交,不相往来,成为无朋友之人矣。(完)(摘自《佛陀语录》黄仁堪译)
|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|
达到出世层次者所具之戒德,乃是佛陀教导的真正戒德,比其它一切戒德更尊贵、更有价值。世俗戒德,即便是比丘的227戒,质量上亦不可与一位入流居士的五种戒德相比:出世戒德贵为如此。为什么入流者的戒德恒常,而凡夫的戒德非恒常?因为入流者已经藉明辨之力,彻底摆脱了自我认同[身见]。他们的明辨来自何处?来自修定,使心坚实,从中升起明辨,永远洗净了自我认同。他们已经看见了对身与心持痴见的危害,意识到这些东西不是我。他们已观照色身,直到看见,它只是四元素,来时未带来,去时也不带走。因此,他们能够放开,无执取或错误的假设。 |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|
制戒因缘
⑦
佛陀很慈和的训斥道:“你给愚痴迷失了智慧的心灵,你有这样行为实在不好。出家学道是超脱生死,你却仍然为生死的根源绊住,你这不能算是清净行,不是沙门的法,不能叫做依教奉行。你有这种俗情的行为,使未信者不能生信,使已信者容易退心,你不是知道我常常教诫你们要远离爱欲吗?我常常教你们要断除欲的想、欲的觉、欲的热,你难道没有听到我常常赞叹离开欲的想、断除欲的觉、灭去欲的热的人吗?”
佛陀加重语气斥责须提那,随后集合大家,制定戒律,并对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道:“守戒有十种利益,要作出家的沙门就不能不守戒:
(摘自《佛教天地网》)
|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|
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
⒂
(五)忏悔与心理疾病治疗
忏悔在佛教的宗教生活中,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佛教徒皈依佛门之前,必须首先忏悔往业,然后方可为僧团所接纳。出家修行后,若有过犯,应随犯随悔。“罪业本空由心造,心若灭时罪亦亡;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忏悔要发心,只有至诚发心,罪业才能消除。真诚的忏悔,可以洗除我们无边的罪孽,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,譬如磨镜,垢去而光现。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其实,犯错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在犯错误,可怕的是明知是错却不肯承认错误,可怕的是不肯改正错误。面对如此众多的“可怕”,忏悔者没有胆怯,因为他们对生命真诚,对自己负责。忏悔是一种高尚而又坚强的勇气,把自己毫不留情地层层剥开,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,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解剖,把生命提升至天心月圆、水月相融的境界。忏悔不仅是流露自己内心的歉疚和羞愧,更是展示生命的纯洁与无染。把尘埃与浮华一同拂去,显示真我无与伦比的光芒,这是一个痛苦而又伟大的过程。所以忏悔不但是一种勇气,更是认识罪业的良心,是去恶向善的方法,是净化身心的力量。(摘自《佛教导航网》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