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(12-1)(总第058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.2.25

 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“有”,
佛法讲“无”,因为有是假相

提要:
 ·皈依发心都是加行,修观才是正行,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
 ·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,才能观得彻底究竟
 ·在修行上离不开观,起矛盾是观点有漏,有漏就不叫圆满
 ·俗谛是方便而说,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
 ·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“有”,佛法讲“无”,因为有是假相

皈依发心都是加行,修观才是正行,
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

修行有加行,正行和结行。我们礼佛、供养以及皈依、发心,这些都是加行。什么时候才迈上正行的路呢?那要修观。你只有修了观以后,修行的路才看得清楚,你看明白了,就不会走错路。我们心里的起心动念也要去观一观,这个念头对不对,念头是怎么起来的呀?原来是由于外面的境使我们产生了念头,所以佛说由境生心。我们也必须要观外面的境是真实的、还是迷惑我们的,所以修行必须要修观。

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,才能观得彻底究竟

法指的是佛法,是释迦佛给予我们的智慧。我们一定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观,这样才能出智慧。有了智慧以后,你用智慧的眼光去观,才能观得正确、彻底。如果你观得深观得透,你的智慧也就更圆满究竟。

在修行上离不开观,
起矛盾是观点有漏,有漏就不叫圆满

今天讲菩提心的目的是让我们都发菩提心,发了菩提心后还要修好菩提心。我们常说修菩萨行,菩萨行就是菩提行,发菩提心是愿,有愿就必须去修行。在修菩提行的路上当然离不开观,不观路容易走错,以什么为观?要以佛陀的智慧为观,这叫正观。如果你不是以佛陀的智慧去观宇宙人生的一切景象,那你仅仅是世俗上的观点,是有漏法。我们在人世间起了矛盾,肯定观点有漏洞。有漏就不叫圆满,因为有漏才有矛盾。

俗谛是方便而说,
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

发了菩提心后修菩萨行,要以释迦佛的智慧来作为我们的观点。释迦佛的智慧最后全归纳在般若智慧里。释迦佛讲了49年法,都是从般若智慧这样一个圆满的智慧里流出来的。佛陀教给我们的有真俗二谛。其实真俗二谛不是矛盾的,是同时存在的东西,要有同时有,要没同时没,就好像蜗牛的两只角,要伸同时伸,要缩同时缩,所以真俗二谛都是般若智慧。释迦佛从来不讲世俗上的法,因为世俗法是流转生死的法。所谓俗谛是从真谛中流出来的,仅仅是方便而说,从性质上来讲,都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性空。

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“有”,
佛法讲“无”,因为有是假相

应该明白,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跟人世间的世俗法性质不同。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又称世俗智,佛所有的语言,包括种种阐明、比方、比喻,全是佛陀的智慧。而世俗上人们种种的观点都不是佛法的观点,都是世俗人的世俗观点,全是有漏的。从般若智慧中出生的世俗谛也属无漏法,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到这一点,认为世俗谛就是有漏法,那你怎么会通过有漏法进入无漏法呢?只有性质相同才能合得起来,简单的说,世俗人讲的种种法、种种观点,都着重于一个有,认为是实在的有;而佛法里种种的阐明、广开、语言、名相和比喻,都是告诉你什么都没有,告诉你虽然现在是有,但这个有是假相,这就跟世俗上的人观点不同了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