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时唯有业随身,造恶业就下三恶道,修戒定慧能得解脱
提要:
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惭愧者安,断现有漏
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断当有漏,令正法久住
要登初地,就要修好欢喜
登初地的欢喜,如鸟出笼
能发心常住,就是供养大众一个欢喜心
能离家来这里听法学法,也好比鸟出笼
末法时期的鸟,贪心厉害又懒惰,即使笼子打开了,也不想飞出去
人生几何,已经出笼了,就不要再回世俗消耗宝贵的生命时光了
死的时候,即使是最亲爱的人也不肯陪你一起死
死时唯有业随身,造恶业就下三恶道,修戒定慧能得解脱
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惭愧者安,断现有漏
你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惭愧者安,安住于正道。你只有令大众欢喜了,你才能够断现有漏,就是断除今世的烦恼,“漏”就是烦恼。因为你给大众欢喜的时候,你肯定没有在起烦恼。你绝不会起烦恼的时候给人家欢喜,一起烦恼(凶巴巴地),“你过来,我要使你欢喜,(众笑)我看见你,有三口好咬啊,(众笑)你欢喜不欢喜?”(众笑)
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断当有漏,令正法久住
只有令僧欢喜,才能断当有漏。今世修好了,后世的烦恼也不容易起来了。后面呢?只有大众一起欢喜,大家和合团结,发菩提心,才能使正法久住。所以欢喜是最重要的,欢喜是摄持众生、使大家安定团结、和合修行的一个善巧。
要登初地,就要修好欢喜
你们都看见菩萨欢喜吧,菩萨怎么成菩萨的呢?你要登初地,还要修欢喜了,初地叫欢喜地。你登初地,不是口里说说,会出境界的。你登初地,就算登地菩萨,那个境界,全世界的诗人都描写不出来,真是不可说不可议啊!(众笑)
登初地的欢喜,如鸟出笼
用个比喻来形容,鸟笼的门一开,鸟飞出去了,那个欢喜没办法描写。出了鸟笼,飞向太空,整个太空就是鸟的老家,所以叫如鸟出笼。
能发心常住,就是供养大众一个欢喜心
有些人发心常住,一发心常住就是贡献大众一个欢喜。有人发心常住了,咱们所有的同学都欢喜啊,你看功德这么大,可能十方如来也欢喜吧。因为常住要挑重担的,要负责任的,并不等于说:常住以后“长期睡觉”。
能离家来这里听法学法,也好比鸟出笼
登地的菩萨第一个境界,如鸟出笼。你们现在也是如鸟出笼,初来这儿的同学个个欢喜,不欢喜会来吗?家是牢笼,从家里飞出来,不是如鸟出笼吗?凡是到这儿来发心常住的,哪怕是小住,也是高高兴兴来的,这就是如鸟出笼。
你们申请常住的同学,这两天我听说你们都很高兴,是吧?如鸟出笼啊。常住常住,永远脱离牢笼了,因为是常住嘛,不是小住,常住了,不准回牢笼了。因为你还有爸爸妈妈,所以给你一年一次探亲假,这是佛陀的慈悲。
末法时期的鸟,贪心厉害又懒惰,
即使笼子打开了,也不想飞出去
可是末法时期了,我不得不再交待一下,末法时期的鸟跟从前也不一样了,(众笑)因为它贪心厉害,懒惰得不得了。特别是在笼子里住惯了,养成习气了,假如鸟笼的主人有一天信佛了,知道应该把鸟放出去,笼子一开,这个鸟也不会出去,只会觉得奇怪:“今天开笼子干嘛呀?”(众笑)主人说:“出去出去。”它想:“要我出去干嘛呀?我在笼子里不是蛮好吗?有小米吃,有水喝,拉了尿,拉了屎,你还给我洗。”主人没办法,那么用根棒棒在它屁股后面推推,那么它伸出头来看看,“哎哟喂,天空这么大呀,我能飞得出去吗?(众笑)我能找得到米吗?”又缩回来了,你说咋办?(众笑)
有些人就是这么缩回笼子里去了,我老师也没有办法,现在可能出不来了吧。你一回了家,家里有经验,“好不容易把你拖回来”,马上鸟笼“啪”一关,再也出不去了,好像无期徒刑。当然无期徒刑也不会把你饿死的,也是有小米、水的。
人生几何,已经出笼了,
就不要再回世俗消耗宝贵的生命时光了
所以希望大家如鸟出笼了,不要再飞回鸟笼里去了。人生几何啊!世间上人把你骗回去,都是骗取你的生命时光,不管你回去,有好的命运,还是有坏的命运,都是在消耗你的生命时光。别说你死了以后,谁管你啊?就是你快要死的时候,亲爱的人也不会跟着你死啊,确实是这样,没办法的。
死的时候,即使是最亲爱的人也不肯陪你一起死
深圳有一家,女儿非常可爱聪明,全家信佛,我也到他家去住过。前几年听说他家的女儿生了一场病,反正家里有钱,名医都请到了,乃至于北京的名医还坐飞机来,都没有办法,因为据说连骨头都变黑了。这个女儿只有十五、六岁,我住在他们家的时候,她是十三、四岁,病的时候可能十五、六岁吧,她知道自己肯定要死了,她对爸爸说:“爸爸,我很害怕呀,爸爸,你能不能陪我一起死啊?”她爸爸说了:“我真想陪你一起死啊,”后面还有话了:“不过我死了,你妈咋办呢?”还是不肯陪她一起死。
死时唯有业随身,造恶业就下三恶道,
修戒定慧能得解脱
你们将来死的时候,谁陪你啊?只有两种东西会陪你,一种,你造的恶业会陪着你走向三恶道;一种,你在今世修的戒定慧,这种修行的功德会使你得到解脱。
好,今天讲到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