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
【律海十门】

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(3-4) (总第12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
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( 2001.5.25)

临终一心不乱才能起真作用

本次提要:
 ·临终一心不乱所见到的佛才能起真作用
 ·有人跟阿弥陀佛撒娇,要金台不要银台
 ·善知识的重要性在有修行经验
 ·着相的人容易着魔
 ·迷时想俗事,觉时修空观
 ·外道为升天,佛教出三界
 ·烦恼没断尽,不可能了生死
 ·忘了自己佛性,不知何时才能成佛

临终一心不乱所见到的佛才能起真作用

求往生的人临命终时见到观世音菩萨,阿弥陀佛,是妄境不算数,要定境才起往生作用,什么定境?确实达到一心不乱,这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。从妄心妄境中产生的所见到的佛菩萨,往往是魔和倒引鬼给你开的玩笑。你会上大当。

如果在临命终时,有人高兴地说:“大家看哪,阿弥陀佛来了,阿弥陀佛来接我了。”哈哈哈笑,这说明他在起念。一个念:阿弥陀佛来了,第二个:你们大家看,第三个:你们看见没有,第四个:……哈哈哈哈这就不是一心不乱了,一般人却当作肯定往生了。

有人跟阿弥陀佛撒娇,要金台不要银台

很多年前,上海有个大家熟悉的王居士,长期唸佛,因病住在医院里,他说已预知时至,结果并没有走,他跟别人说:“阿弥陀佛捧着银台来接我,我不去,我跟阿弥陀佛说我要金台,不要银台(众笑)。”不懂法的无知真好笑,阿弥陀佛还看你撒娇:“你不要银台,好,我换一个金台给你。”会有这种事情吗?

善知识的重要性在有修行经验

所以定境跟妄境千万要分清楚,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这里,即使你把佛学大辞典,从最后一页倒背到第一页,也还比不上善知识的宝贵,因为佛学大辞典里可没有修行经验,善知识有修行经验呀!有经验才不会走错路。当然这是指有修行经验的善知识。

着相的人容易着魔

没水平的修行人很容易着相,没有学过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的人,执着得很厉害,没有达到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,听到好事情,就着相!着相的人,第一,不得成就,第二,容易受骗上当。魔知道你心里着什么相,他就变化什么相给你看,还不如什么都不要,空空空,心包太空就是法身成就,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?

迷时想俗事,觉时修空观

我有时也会糊涂,有时也会醒来,我是一时晴来一时阴,一时觉来一时迷,糊涂时脑子在想这个事情,那个事情,醒过来了就会修空观,一观天空,屋顶也就没了,一片蔚蓝,像这样子修两分钟也好呀。咱们修的时间实在太少,但是穿马路千万不能观天空(众笑),一不小心对面卡车来了,你一听紧急喇叭声,“迪——”心一慌么,这个时候你两条腿会腿碰腿,也不知该往前往后还是往左往右,所以不能死板板,修行要活学活用。

外道为升天,佛教出三界

禅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,世间禅不出三界,出世间禅出三界。世间禅九次第定,四禅八定,四禅在八定里,四禅定加四空定,八个。再加一个,未到地定,还没有到初禅定之前,有个定,叫未到地定。那么出世间禅呢,也修四禅八定在八定后面加一个定,叫灭受想定,这是外道不可能有的,修好这个定,就证阿罗汉果,了脱生死,在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里要灭掉受想两蕴。进入灭受想定,那就不再进入生死流转。外道求升天,越高层天的寿命越长,境界越殊妙,所以他们认为已是彻底究竟了,其实没有彻底究竟。

烦恼没断尽,不可能了生死

我们修的就是出世间定。只有定力才能了生死,方便法门仅仅是方便,你到他方世界去做众生,仍然叫众生,烦恼没有断尽你不可能了生死,这是释迦佛说的。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,是能不再流入恶道,到了这样好的环境里,阿弥陀佛天天讲经说法,你就不容易退,在你没有见阿弥陀佛前,你在莲花里也出不来,就像进保险箱那样,所以称为“不退菩萨”。

忘了自己佛性,不知何时才能成佛

至于要证果了生死,还是要根据释迦佛讲的,要断尽烦恼才能了脱生死。禅宗的六祖慧能是个开悟的人,他说:“东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国?”这句话唸佛的人就听不进去,其实我理解六祖是好心,是要你别忘了你自己的佛性,忘了自己的佛性,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成佛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