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【律海十门】

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(28-2) (总第132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
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(2002.9.25)

经文:

二、令僧欢喜

能海上师注:如法知事、如法羯磨、增德除罪、六和相亲、四缘调顺、身心无违、欢喜不诤、犹如水乳。
 

去接受邪知邪见,或者名利享受的世俗观念,
这样的僧团,有正知正见的人肯定欢喜不起来

提要:
 ·佛门有个传统:徒弟拜师父,要共住六个月,相互观察,如果师父肯收你,
  就不能再因为一点小事情起烦恼跑掉
 ·去接受邪知邪见,或者名利享受的世俗观念,这样的僧团,有正知正见的人
  肯定欢喜不起来
 ·变本加厉地挑起人的名利观念,用给名给利的方式来安定人心,这还叫佛教,
  还叫修行吗?
 ·度众生要度他出离世间,去跟世间法学名学利,那不是被世间法度过去了吗?
 ·身不健康,经常生病,那就是有违
 ·在发心上可别让烦恼钻了空子,凭我执、傲慢、贪爱来发心,这个发心就不
  清净

佛门有个传统:徒弟拜师父,要共住六个月,相互观察,
如果师父肯收你,就不能再因为一点小事情起烦恼跑掉

我们来这里学法,是为了求智慧、断烦恼。佛门传统上有个规矩:徒弟拜师父,要共住六个月,就是要在一起共同生活六个月,互相观察。徒弟觉得这儿不满意,尽管可以走;师父看这个徒弟不想收,也可以不收,非常民主。但是六个月满了,你拜这位师父为师了,师父也肯收你了,就不能再因为一点小事情起烦恼跑掉。

去接受邪知邪见,或者名利享受的世俗观念,
这样的僧团,有正知正见的人肯定欢喜不起来

身不安、心不安,一般有两种原因。一种是出自内心的烦恼,或者是妄想杂念,凡夫的妄想杂念都带着贪瞋痴,或者是不照佛的办法自搞一套,你这一套里多少都会带着愚痴和邪见。

一种是环境不好,很不清净,连安静都没有做到。佛门要非常安静的,可是如今进了佛门往往到处都是声音,还经常会听到邪知邪见、世俗观点,世俗的一套能使大家安乐欢喜吗?世间上的人际关系,包括在家人的生活,为什么总是充满矛盾斗争、吵吵闹闹、一会儿哭来一会儿笑?就因为他们满脑子世俗知见、世俗烦恼。如果僧团也去接受邪知邪见,或者名利享受的世俗观念,有正知正见的人肯定欢喜不起来。

变本加厉地挑起人的名利观念,用给名给利的
方式来安定人心,这还叫佛教,还叫修行吗?

现在佛门里有些地方为了使人安定,变本加厉地挑起人的名利观念。名,留在这儿,将来出国容易;利,发红包包,一个月给多少钱。那么他想想:怄气走了,出国机会没有了,红包包也没了,还是算了,不走了。用这种方式来安定人心,还叫佛教,还叫修行吗?

有的地方表面上很和合,实际上是因为这儿条件好,吵起来怕被迁单。这都是看在名利份上的和,可不是从智慧上去断烦恼而达到的安定和合。

度众生要度他出离世间,去跟世间法学名学利,
那不是被世间法度过去了吗?

佛法都是一分为二的,讲到令僧欢喜,也要分清楚什么是正,什么是邪,什么是清净,什么是不清净。度众生要度他出离世间,怎么能跟世间法学名学利呢?那不是被世间法度过去了吗?

身不健康,经常生病,那就是有违

“身心无违”,身要无违。身不健康,经常生病,那就是有违。我是很听医生话的,医生叫我每天要呼吸新鲜空气,锻炼身体,我就每天去树林里散步。看到你们也出来跑步,这很好。还要多参加劳动,劳动是最好的运动。世间上的事情真是滑稽,有的人懒惰,尤其是有钱人,不肯劳动,可是想想锻炼身体是好的,那么再花几个小时去健身房运动,其实劳动也是动呀。

在发心上可别让烦恼钻了空子,
凭我执、傲慢、贪爱来发心,这个发心就不清净

劳动要注意不能太疲劳,也不要逞强。有的人身体不好,叫他少干一点,他非要按照自己的脾气,不干完不休息,结果干完了,躺在床上起不来了,这都是自己搞出来的麻烦。表面上看,这个同学真发心啊,其实这是他的我执,他是照自己的脾气发心。咱们现在还没有脱胎换骨,在发心上可别让烦恼钻了空子,凭我执来发心,以傲慢、贪爱来发心,这个发心就不清净了。

比如有人发心将来要当大法师,是因为他看见讲经法会上,大法师受到大众的恭敬供养,很荣耀。这样的发心可不清净,修行就是修个清净心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 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