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【律海十门】

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(34-1) (总第176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
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(2002.10.24)

知见不正都是恶见,有恶见必然造恶业,
造了恶业必然下三恶道

提要:

  • 知见不正都是恶见,有恶见必然造恶业,造了恶业必然下三恶道

  • 不扫除世俗知见、世俗感情,是不可能脱离生死轮回的

  • 世间上的好人,即使瞋心不重的人,仍然贪生活的享受

  • 不把贪瞋痴连根拔掉,即使做到了“路不拾遗”、“夜不闭户”,也仍然是世俗的、无常的,不可能长久安定

六、难调者调

二百五十,名威德戒,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。诃责调伏,有本可据。诸犯罪人,不得动转,速尽有漏,莫妙于此,他惭愧人,亦得安定。

能海上师说~恶见之人,于罪无忌,非他法能调,唯别解脱戒是戒德,戒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,以僧众之威力,硬调刚强难调之恶见比丘,故曰难调者调。

~以戒调伏难调者,以戒调伏烦恼

二百五十名威德戒~比丘二百五十条律仪戒又称威德,因有大威德,来解脱烦恼

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~二百五十戒是对治二百五十种病

诃责调伏,有本可据~呵责调伏不持戒者,有戒条可据,以戒条来呵责调伏个别顽劣者

诸犯罪人,不得动转~使他无可强辩

速尽有漏,莫妙于此

他惭愧人~即持戒人

亦得安定~因依戒是非分明,调伏了顽劣者,使众人不受其不安而得安定

知见不正都是恶见,有恶见必然造恶业,造了恶业必然下三恶道

制戒有十义,我们讲第六义,“难调者调”。

能海上师说:“恶见之人,于罪无忌,非他法能调,唯别解脱戒是戒德,戒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,以僧众之威力,硬调刚强难调之恶见比丘,故曰难调者调。”最可怕的是知见不正,所有知见不正的全称恶见,有恶见的人必然要造恶业,造了恶业必然下三恶道。释迦佛来娑婆世界成佛度众生,讲了四十九年法,无非是去掉众生的恶见。恶见的范围包括很广,邪见也是恶见,愚痴颠倒、妄想执著、烦恼造业,全是起源于恶见。

不扫除世俗知见、世俗感情,是不可能脱离生死轮回的

为什么释迦佛要制戒?我们今天信佛,皈依三宝,进了佛门,称为佛弟子,可是没进佛门之前全都不是佛弟子,全是世俗上的人。世俗上的人即使非常善良正派,可是他们充满着世俗观点、世俗感情、世俗的行动,这样是不可能脱离生死轮回的。世间上的坏人进入六道轮回,好人也进入六道轮回,区别仅仅是,六道里好人进入天道、人道,恶人进入三恶道。所以世俗的观念如果不洗干净,不把它去掉,不把它转变的话,生死流转是跳不出来的。

世间上的好人,即使瞋心不重的人,仍然贪生活的享受

举例子来说,世俗上的人做坏事是因为贪瞋痴的关系,最重的是瞋恨心,可是瞋恨心哪里来啊?瞋恨心还是从贪来,因为贪不着而生瞋。愚痴心呢,每个人都有。假如是一个好人,他心地很慈善,很少有瞋恨心,也不想做害人的事情,可是他还是贪生活的享受啊。

不把贪瞋痴连根拔掉,即使做到了“路不拾遗”、“夜不闭户”,也仍然是世俗的、无常的,不可能长久安定

我现在临时想起来,我路上看见孔府酒的广告,我想,当年的孔子可能也喝酒吧,喝酒的人都是说喝酒是一种享受。我们有时候很赞扬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。晚上用不着关门的,因为没有小偷;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拿,你回去一找就找到。孔子这一套能使社会安定,可是它不能使众生去掉贪瞋痴。所以即使达到安定的社会,这个社会仍然是世俗的社会。

如果人类的贪瞋痴不连根拔掉,社会经常在演变,那么变来变去。拿个人来说,坏人会变好人,好人也会变坏人;拿国家来说,如果这个国家的领导人,比较开明,比较仁慈,可能引不起战争,换了一个比较凶狠的领导人,他一发号令,大家就要打仗。所以世俗的一切全是无常,就好比咱们生病,如果你没有把病根拔掉,这个老毛病随时随刻会复发,哪怕遇到一个小小的诱发因素,这个病就又发了,这是一样的道理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 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