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
亲近释迦牟尼佛   (9)
         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如实了解十二缘起

注释者:下面是对有条件性的结构──换句话说,即是缘起──的描述。我们将于后面回到这一主题。

阿难:在我觉悟之前,当我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,我思惟:“这世界已陷于苦恼;它由生到老、死,死后又再生,不知如何出离生、老、死之苦。何时才会出离此苦呢?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老死呢?老死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生而有老死,老死以生为缘。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生呢?生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有而有生,生以有为缘。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有呢?有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取而有有,有以取为缘。”

“……因为有爱而有取……”

“……因为有受(乐、苦或不苦不乐)而有爱……”

“……因为有触而有受……”

“……因为有六入而有触……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六入呢?六入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名色而有六入,六入以名色为缘。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名色呢?名色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识而有名色,名色以识为缘。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有什么而有识呢?识又以什么为缘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有名色而有识,识以名色为缘。”

我思惟:“识由此而退还,它不越过名色。不论此人是正在生、老、病、死,正在消逝或转生,它都是如此发生。 换句话说,以名色为缘而有识,以识为缘而有名色,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,以六入为缘而有触,以触为缘而有受,以受为缘而有爱,以爱为缘而有取,以取为缘而有有,以有为缘而有生,以生为缘而有老死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这是全苦聚之集。”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──集,而生眼、智、慧、明与光。

我思惟:“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老死呢?由什么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因为无生则无老死,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。”

“……无有则无生……”

“……无取则无有……”

“……无爱则无取……”

“……无受则无爱……”

“……无触则无受……”

“……无六入则无触……”

“……无名色则无六入……”

“……无识则无名色……”

我思惟:“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识呢?由什么之灭而有识之灭呢?”然后,依正思惟,我依慧而悟得:“无名色则无识,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。”

我思惟:“我已到达觉悟之道,也就是说: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;由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;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入之灭;由六入之灭而有触之灭;由触之灭而有受之灭;由受之灭而有爱之灭;由爱之灭而有取之灭;由取之灭而有有之灭;由有之灭而有生之灭;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与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之灭。这就是全大苦聚之灭。”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──灭,而生眼、智、慧、明与光。

譬如有人游行于旷野森林中,发现一条古道、古径,古人所游历之道。他沿着此道而去,发现一座古城、古都,是古人生活过的都城,其中有公园、树林与湖水,城墙环绕,十分美观。同样地,我也发现了这条古道、古径,这条过去等正觉者所游历之道。

那么,这条古路、古径是什么呢?它是八圣道,也就是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与正定。

我沿着这条古道,如此便证知老死、老死的集、老死的灭,以及通向老死灭之道。我证知生、生的集、生的灭,以及通向生灭之道。我证知有……取……爱……受……触……六入……名色……识等。我证知行、行的集、行的灭,以及通向行灭之道。
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