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劝修戒、定、慧
世尊住在王舍城灵鹫山时,他时常对诸比丘说如是法要: “此是戒,此是定,此是慧。修习戒成就,则定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定成就,则慧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慧成就,则心完全由欲漏、有漏、见漏与无明漏等之诸漏解脱。”
世尊在王舍城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,对阿难尊者说:“来,阿难!让我们前去庵摩罗树园。”
“是的,世尊!”阿难尊者答道。之后,世尊与诸比丘同行至庵摩罗树园。到达之后,住在庵摩罗树园的王邸之中。
世尊住在那里时,时常对诸比丘说如是法要:“此是戒,此是定,此是慧。修习戒成就,则定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定成就,则慧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慧成就,则心完全由欲漏、有漏、见漏与无明漏等之诸漏解脱。”
佛在庵摩罗树园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,对阿难尊者说: “来,阿难!让我们前去那烂陀。”
“是的,世尊!“阿难答道。之后,世尊与诸比丘同行至那烂陀。到达之后,住在那烂陀的婆婆利芒果园中。
三世诸佛的成就
那时,舍利子尊者来到世尊处,说到:“世尊!我深信于此:于过去、未来与现在,没有任何沙门、婆罗门比世尊在觉悟上更有成就。”
“舍利子!此语甚大,如狮子吼,其声甚大。那么你可曾以你之心了知所有过去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的心,而知:‘此是他们的戒,此是他们的定,此是他们的慧,此是他们所住之成就,此是他们所获的解脱?’
“不,世尊!”
“你是否能以相同的方式了知所有未来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的心?”
“不,世尊!”
“那么,你是否能以相同方式了知我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之心?”
“不,世尊!”
“那么,你如何可以作如此大言,发如是之狮子吼呢?”
“世尊!我不曾以心了知过去、未来与现在应供、等正觉者的心,但我却对正法有这样的信心。设有一国王,于边界的城市,建筑深壕、高墙、堡垒,只留一门。国王派一位聪明贤能的守门人,阻挡不识者,而放行所识者;又曾亲自环城巡视,未见缝隙、洞孔,可容猫窜越。他因而知一切众生,凡其身大小若超过某尺寸者,欲出入其城,必经此门。同样地,世尊!我对正法有这样的确定。所有过去的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,舍弃能使智慧变弱的五盖,令心善住于四念处,他们如实修习修持七觉支而成就无上之等正觉。所有未来的世尊、应供、正自觉者,亦复如是。现在的世尊、应供、正自觉者,亦复如是。”
无戒者的过患与持戒者的利益
世尊住在那烂陀的婆婆利芒果园时,时常对诸比丘说如是法要:“此是戒,此是定,此是慧。修习戒成就,则定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定成就,则慧有大利益、大果报;修习慧成就,则心完全由欲漏、有漏、见漏与无明漏等之诸漏解脱。”
世尊在那烂陀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,对阿难尊者说: “来,阿难!让我们前去波吒利村。”
“是的,世尊!”阿难尊者答道。之后,世尊与诸比丘同行至波吒利村。
在波吒利村的信众听说:“看来世尊已来到波吒利村。”他们前来拜见世尊,敬礼后,坐于一旁。如此作后,他们说:“请世尊纳受一休息堂。”世尊沉默同意。见世尊同意接受,他们由座而起,敬礼后,右绕而去,至休息堂。他们将休息堂搭上顶盖,于堂内铺设诸敷具,安置水瓶,并悬挂油灯。之后,他们告知世尊所作之事,并补充说,“现在悉听尊便。”
世尊著下衣,持钵与大衣,来到休息堂。洗脚后进入堂内,靠近中央柱面东而坐。诸比丘也在洗脚后入休息堂,靠近西壁,绕世尊面东而坐。波吒利村的信众,洗脚后也入休息堂,靠近东壁,向世尊面西而坐。这时,佛对波吒利村的信众说:
“居士们!犯戒的无戒者招致五种过患。哪五种?一者,无戒者因放逸而穷困。二者,恶名远播。三者,在大众中,无论是在刹帝利、婆罗门、白衣或沙门之间,他总缺少自信,需要信心。四者,在死时恼乱不安。五者于身坏命终之后,堕入恶生、恶趣、苦趣,乃至地狱之中。
“但圆满戒律的持戒者获得五种利益。哪五种?一者,持清净戒者因精进而获大财富。二者,善名远播。三者,在大众中,无论是在刹帝利、婆罗门、白衣或沙门之间,他总具信心。四者,在死时心不恼乱。五者,于身坏命终之后,得生善趣,乃至天界。”
然后,世尊用了夜晚的大部分时间教示、劝导、激励、鼓舞波吒利村的信众。在散会前,又说到:“居士们,夜色已深,悉听尊便。”
“是的,世尊!”他们答道,从座而起,敬礼之后,右绕而去。他们离开不久,世尊走进一间静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