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63)
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第十章 中期 (续)

飞蛾扑火

阿难:世尊一次于黑夜中在露地独坐,一盏油灯置于旁。一群飞蛾,跌落于油灯之中而遭毁灭、灾难、不幸。了知其中的意义,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:

所求纵可达至极,所得无实重束缚,

沉迷所见所感中,如飞蛾扑火自焚。


顽童弄鱼

阿难:一天早晨,世尊著下衣,持钵与大衣,入舍卫城乞食。从祇园到舍卫城的路上,他看到一群男童在戏弄生鱼。他走上前去,问道:“孩子!你们怕痛吗?讨厌痛吗?”

“世尊!我们怕痛,我们讨厌痛。”

了知其中的意义,世尊不禁说出如下的感叹:

不乐苦痛者,人前与人后,当戒罪恶行。

一旦造恶行,任你欲逃脱,苦果临汝身。


慈经

唱诵者:

善巧于行善之人,欲达于寂静之境,

彼应当如是去作。

有能正直且端正,善语柔和无憍慢,

心中知足且易养,俭约安详无杂行,

诸根明辨且审慎,居于家而心无执;

其他智者谴责事,纵是轻微亦不为。


(令彼作如是思惟:)

“令一切众生欣悦,于喜悦与平安中。

一切有命之众生,不论强壮或虚弱,

不论其身长或大,或是中等、短与瘦,

是粗、可见、不可见,所居处是远或近,

是已生或是当生,令一切众生欣悦。

令彼此间无欺瞒,或不轻蔑任何人,

或令彼等无怀瞋,不欲使人受苦辛。”

恰如母亲以生命,守护唯一之独子,

令彼心无限开拓,普及一切诸众生。

以慈遍一切世界,令彼心无限开拓,

遍及上、下与四方,无障碍、无怨、无敌。

不论行、住、坐、卧中,令彼保持此正念:

彼等如是说梵住。

不在诸见中轮转,具足戒德有正见,

不再渴求诸欲贪,彼永不再入母胎。


第十一章 佛陀其人

叙述者:既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事件发生的顺序无稽可查,那么我们不妨暂停一下,考查在经藏中所说关于佛陀的个人特质。从最古老而流传至今的文献中,看一下佛陀讲了些什么关于自己的事,以及生活在他的年代里有幸碰到他的人们又是如何论及他。

佛陀的思惟与观察

阿难: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他坐着思惟自己所舍断的恶不善法,以及所修习圆满的诸善法,了知其中的意义,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:

在前已有,于后为无,

在前无者,于后为有;

在前已无,于后将无,

于今亦无。

又一次,世尊坐着观察妄念之灭尽。了知其中的意义,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:

彼之妄念根尽除,系缚障碍亦皆离,

觉者住世离渴爱,人天两界莫能轻。

诸比丘!此是四圣谛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灭苦之道圣谛。因如实地发现此四圣谛,而称为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者。

佛陀说过去六佛

注释者:佛陀讲在他之前的六尊佛。

阿难:诸比丘!在九十一劫前,有毗婆尸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在三十一劫前有尸弃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同在三十一劫前,有毗舍浮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在现在贤劫,有拘留孙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在现在贤劫,有拘那含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在现在贤劫,有迦叶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在现在贤劫,我应供、等正觉者出现于世。
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