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佛陀其人
(续)
佛陀的两个想法
阿难:此语乃世尊所说,此语乃应供所说,为我所亲闻:“世尊、应供、等正觉者时常有两个想法,一是无恼害想,二是远离想。佛以无恼害而心生喜悦,且以之常自思惟:‘我的行为并未恼害胆怯或胆大的众生。’佛以远离而心生喜悦,且以之常自思惟:‘已舍断不善。’”
佛陀作福德的果报
阿难:诸比丘!莫畏福德,福德是乐、求、欲、喜、爱的同义语。我亲验证知长时的求、欲、喜、爱,如同长时所作福德的成熟。我曾修习慈心七年,而在七坏劫与成劫①之间不再来这个世界,于世界正当坏劫时,我生到光音天②。在世界成劫时,我生到空梵天宫中。在那里,我生为大梵天,是一切胜者,见一切者、威神力者。我曾三十六次为欲界诸天之王释提桓因,又曾数百次身为转轮圣王,威振四方,疆土无犯,七宝具足。对众小王国,我又当作何言?我思惟:“我曾造何业,今感招是果,而为大神力者、大威力者,莫非此业成熟?”之后,我思惟:“今日为大神力者、大威力者,是我布舍,调伏与防护三业的异熟果。”
佛陀自谓觉者
阿难:有次,世尊走在郁迦罗村与制多毗耶之间的路上,婆罗门头那也走在这条路上。他在世尊的脚印上看到千幅、辋、毂,一切圆满的轮相。他于是思惟:“真是稀有啊!真是不可思议啊!这肯定不是人的足迹。”世尊这时离开大路,来到一棵树下,结跏趺坐,端正其身,置念面前。婆罗门头那追踪所见的足迹,看到世尊坐在树下。世尊令人望而生信,他诸根寂静,心也寂静,得最上调伏与平静,犹如一头巨牙象王,以防护诸根而善于调伏自我与守护。婆罗门头那走上前去,问道:“大德!你将身为天人吗?”
“不是,婆罗门!”
“大德!你将身为乾闼婆吗?”
“不是,婆罗门!”
“大德!你将身为夜叉吗?”
“不是,婆罗门!”
“大德!你将身为人吗?”
“不是,婆罗门!”
“那么,大德!你究竟将身为什么?”
“婆罗门!我若尚未除尽诸漏,可以生为天人或乾闼婆、夜叉、人。但我之诸漏已舍断、根除,如截断的多罗树头,归于无有,于未来已无再生起之法。正如青莲、红莲或白莲,生于水中,长于水中,不为水染,犹自出水挺立,我亦如是,生在世间,长在世间,胜于世间,不为世染,我是觉者。”
佛陀的三十二相
阿难:一时,世尊有五百比丘的随同,游行于毗提诃国,那时,弥萨罗住着一位婆罗门梵摩,他已年老、长寿、高龄,经多岁月,以至颓龄,是时百二十岁。他通达三吠陀③,对语汇、法式、语分别与婆罗门的第五之古传说,能读、能诵、能解,他又通晓自然学科与大人相。
他听说过世尊的杰出品格,又听到他止游行于毗提诃国,他的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弟子优多罗,与其师同是对大人相学深有研究的专家。婆罗门对其弟子说:“来,亲爱的优多罗!去见沙门乔达摩,看看有关他的传说是否为实,看看他是否为如是之人,我们将透过你而知沙门乔达摩。”
“但是,我又如何去发现呢?”
“亲爱的优多罗!大人的三十二相④早在我们世代相传的经典上有所记载。具足此三十二相者,其趣向只有二种,若为在家,则为转轮圣王,征服四方,无往不胜,疆土安宁,七宝具足:轮宝、象宝、马宝、珠宝、女宝、居士宝、兵臣宝等。其子数量上千,英勇超群,能伏敌军。他以正义统治四海之国土,而不用棍棒、武器。若他由在家而出家,过无家生活,则成为阿罗汉、等正觉者,除却世间各种迷覆。但是,亲爱的优多罗!我是圣典的授与者,而你则是圣典的执持者。”
“是的,尊者!”他答道。
于是,他由座而起,对婆罗门行礼之后,右绕而去,动身前往世尊正游行的毗提诃国。他次第游行至世尊所在之处,先问候世尊,寒喧毕,坐于一旁。坐定后,他开始在世尊身上寻找三十二大人相。结果他见到除了其中二相之外的其余一切相,其一为马阴藏相,其二为广长舌相,他对这二相心存怀疑,不能确定,也无法决断。
译注:
①世间形成的时期称为“成劫”,破坏的时期则为“坏劫”。
②光音天是色界天之一,对应于第二禅。此处天人都是口中发出净光来沟通,不用话语,没有声音,也能以光教化他人,故称“光音”。佛经说劫初的人类,即由光音天而来。
③吠陀为古印度婆罗门根本圣典的总称。
④三十二相:转轮圣王身与佛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