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立五苦行,分裂僧团
提婆达多到俱伽梨、迦留罗提舍、乾陀骠与三闻达多处,说到:“来,诸友!让我们在沙门乔达摩的僧团中制造分裂与不和。”俱伽梨说:“沙门乔达摩有大神通、大威力。我友!我们如何能办到?”
“诸友!我们可到沙门乔达摩处,向他提出五点要求:‘世尊!世尊一向赞许那些少欲、知足、渐损(诸恶)、修头陀苦行、净信、减损(执著)、精进的人。世尊!现在五点可助人达到上述的目标,那将是有益的:诸比丘尽形寿当住于林中,住于村中者当受谴责。尽形寿当乞食,受请食者当受谴责。尽形寿当着粪扫衣,受居士施衣者当受谴责。尽形寿当居于树下,居于室内者当受谴责。尽形寿当不食鱼肉,食鱼肉者当受谴责。’沙门乔达摩不会赞同以上五点。我们则将这五点告诉人们,运用它们便可在沙门乔达摩的僧团中制造分裂与不和。因人们向来钦慕自律之人。”
提婆达多于是与他的追随者一同来到世尊处,敬礼后,坐于一旁。如此作后便说:“世尊一向赞许那些少欲、知足、渐损(诸恶)、修头陀苦行、净信、减损(执著)、精进的人。现有五点可助人达到上述的目标……”然后,他一一陈述了那五点。
“够了,提婆达多!让欲住于林中者住于林中,让欲住于村中者住于村中。让欲乞食者乞食,让欲受请食者受请食。让欲着粪扫衣者着粪扫衣,让欲受居士施衣者得受施衣。我允许一年中八个月住于树下,但雨季时不得为之。我允许吃三净肉——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为己杀。”
提婆达多高兴又得意地说:“世尊不赞同这五点。”他与追随者便起身,敬礼之后,右绕而去。
回到王舍城后,他四处向人们宣传那五点:“我友!我们会见了沙门乔达摩,要求他赞成这五点……”他讲到那五点,并断定说:“世尊未赞同这五点,但我们将受持这五点而住。”
这时那些缺少信心的愚者便说:“这些沙门释子勤修苦行,去除诸恶,但沙门乔达摩却生活并沉浸在奢侈之中。”但那些具有信心的智者对此不满,提婆达多道:“何以提婆达多企图制造僧团的分裂与不和?”
诸比丘听到人们不满的声音,那些少欲的比丘对此亦感不满,并将之禀告世尊。世尊问提婆达多:“提婆达多!你看来有意在僧团中制造分裂与不和,可是实情?”
“是实情,世尊!”
“够了,提婆达多!别试图在僧团中制造分裂与不和,破坏和合僧伽者感招苦果直至劫尽,业成熟时生于地狱直至劫尽。但促使已破裂之僧团重新和合者则功德无量,将在天上享受最胜之福至劫尽。够了,提婆达多!别试图在僧团中制造分裂,分裂僧伽是重罪。”
一日清晨,阿难尊者著下衣,持钵与大衣入王舍城乞食。提婆达多见到他便走上前去,说到:“朋友,阿难!从今日起,我将离开世尊与比丘众,于布萨日自布萨,自行僧团之羯磨。”
阿难尊者乞食毕回来,将此事禀告世尊。了知其中的意义,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叹:
善人为善易,恶人为善难。
恶人为恶易,圣人不为恶。
下一个布萨日来到时,提婆达多令众人取筹:“朋友!我们去会见世尊,要求他赞同五点,但他拒绝了。我们已受持这五点而住,现在任何赞成这五点的尊者请取筹①。”
那时,有五百位跋耆族的新戒比丘由毗舍离来,他们出家不久,并无辨别力,心想:“此是法、律、大师的教导。”他们因而取筹。僧团的分裂就这样产生了,提婆达多带领五百比丘离开到象头山。
译注:
①“筹”是用来计算僧众之人数或表决之票数。当发生事故或意见分歧时,欲计算两方人员,便使各人捉筹而行投票,以票数而知人数。其筹以竹与纸片等作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