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学修三皈依

学修三皈依(55-1(总第479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1月4日

经文: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皈依戒
皈依佛,永不皈依天魔外道
皈依法,永不皈依外道典籍
皈依僧,永不皈依外道邪众
皈依愿
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
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,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

在末法时期的今天,讲出离乘、菩萨乘是非常重要的

提要:

  • 进佛门的目的和理想,是要了生死、成佛

  • 荣华富贵、生天享福,都不是佛弟子所追求的

  • 在末法时期的今天,讲出离乘、菩萨乘是非常重要的

  • 工作做不好,修行修不好,都是个性问题

  • 人天乘里最突出的个性就是两种极端型:兴奋型和抑制型

进佛门的目的和理想,是要了生死、成佛

我们进了佛门,就要明白我们的目的和理想,我们的目的是要了生死,我们的理想是要成佛。特别是关于了生死和成佛,在末法时期的今天,已经很难听到了,这是我们佛弟子的悲哀,也是佛门的悲哀,也是释迦佛所不希望的。记得在五十年代初,班禅大师到北京见毛主席,据说他那个时候才十四岁,后来他到雍和宫上法座讲法,第一句话就是:人生第一件大事,了生脱死。这句话我到今天还没有忘记,我们要牢记在心,我们也要经常提到这句话。释迦佛度众生,最根本的目的是度众生了脱生死直至成佛。

荣华富贵、生天享福,都不是佛弟子所追求的

所以佛教跟儒教、道教完全不同,道教也许也认为他们在度众生,他们是想把众生度到天上去享福;儒教也认为他们在做好事,主张仁义道德,可是根据事实来看,它要我们走向荣华富贵。每个家庭都希望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,所谓望子成龙,这种思想说好么也不好,说好:儿子有成就了,当然是好;说不好:马上掉到荣华富贵里去,这些都不是我们佛弟子所追求的。

在末法时期的今天,讲出离乘、菩萨乘是非常重要的

为什么现在佛弟子还在追求这些?就是因为受了他们的影响。享受给我们的趋向就是三恶道。有些修行人虽然懂得佛法,但是对于过去受到的老一套的影响总是放不下,而且还不断在发展,这是非常可悲的。所以我认为,尤其在末法时期的今天,我们讲出离乘、菩萨乘,乃至讲快快成佛是特别重要的,如果再不讲,这个风气是扭不过来的。

工作做不好,修行修不好,都是个性问题

再说我们要发心,希望弘扬正法,培养人才,希望正法久住,这样一个事业是非常辛苦、非常忙碌的。不仅自己要提高,还要度众生,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。譬如你们有些居士,虽然没有出家,但是你们能够离家也很好啊:从事一些菩萨事业,为释迦佛打工,为全人类做供献。你们每个人都认为“我是发心的”,确实没错,可为什么你们工作做不好,修行修不好?前一个时期,有个老同学说了一句话,“我就是这么点能力。”为什么你能力不能提高啊?说:“我很想做好,可是我没有能力做好。”听法也在听,禅定也在修,菩提心事业的工作也在做,偏偏还会产生漏洞、矛盾,有时候还要闹情绪,自己心里也苦恼,也知道这样做难免要背因果。为什么会这样?这些问题就没人研究了。

对于这个问题,我认为,这是个性问题。所以这几次我们特别在讲个性,个性非但影响了我们的情绪,使我们经常起烦恼,还影响了我们的事业,还影响了我们崇高的理想,还影响我们个人的修行。是不是不能改啊?如果不能改,众生怎么成佛呢?就是不肯改!

人天乘里最突出的个性就是两种极端型:

兴奋型和抑制型

假如有人说,“老师,我肯改,你是不是多给我讲一点办法?”我们修行要修好,要赶快从人天乘跳出来,在人天乘里改个性,谈何容易哦?人天乘里边最突出的个性就是兴奋型和抑制型。兴奋了,我们控制不住、压不住,拼命追求欲望、追求享受。等到受到挫折、受到打击,失败了,马上掉到另一个极端,那么抑制型来了,出现忧郁症、自闭症,还想上吊。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,你们追求金钱——我今天说句话,听不听由你,我总比你们活得长一点,看也看得多一点——你们最后的结果是非常痛苦、非常悲哀的。
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