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【中国禅宗】(5)            
 又名一心禅、非次第禅、祖师禅
 

一心禅颂 

灵山拈花笑 心心相印传 证教海精髓 第一义悉檀 惟论见佛性 绝次第言谈
摄上根上智 喻如天龙雨 我说二种通 宗通及说通 说者授童蒙 宗为修行者

“绝次第言谈”,教授传承,端赖师资调伏,不假文字。

“摄上根上智”,根智释如后。二祖乃至五祖,均深通三藏,六祖乃示现此宗普摄群机者也。(摘自《能海上师全集》第二辑“定道资粮颂讲录”)

禅的精神 

  唐代有位禅师名叫道林,他居住在浙江绍兴东南郊秦望山中的古松枝上,与鸟鹊为邻,时人称为鸟窠和尚。他的一个弟子叫会通,有一天来向他告辞。禅师问他到哪儿去,会通回答说:“我为寻求佛法而出家,拜您为师。但是您从不给我说法,如今我要到其他地方学佛法去。”道林禅师说:“若是佛法,我这里也有一点儿。”会通马上就问:“您的佛法是什么?”这时候,禅师从衣服上拈出一根纱絮,轻轻地吹向会通,会通立即醒悟了,不再求奔向他方。这就是“布毛示法”的故事。(禅家把这类故事称作“公案”)

佛性是每个人都具备的,就好比人人身上都有布毛(纱絮)一样。然而在生活中,人们陷入繁冗事务,到处驰走寻求,常常有意无意地忘记、失落了自我,不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身中去寻找,去发现。禅师把这种现象称为“骑驴觅驴”(骑上驴儿去找驴),浅显易懂的比喻,包含人生的启迪。(摘自《中国禅宗语录大观》序言 袁宾编著)

禅宗是一种人生哲学

一个禅者的智慧与精神

圆悟强调:一个禅者,入世时应保持高踞万仞峰头目视云霄的智慧和心境。

出世时不失其灰头土面救度众生的热诚与精神。

灰头土面即在万仞峰头,万仞峰头即是灰头土面,万仞峰头与灰头土面并无二般,切忌割裂开来。(摘自《顿悟人生》 陈文新著)

  *一日一禅*

 五、要懂得暇时吃紧、忙里偷闲 

  表面看来,天地似乎是静止的,然而,宇宙万物在其间的活动,却从未停止过;此外,日月不断地更迭,而使昼夜循环不已,它们如此奔忙,光明却亘古不变!因此,自然界的现象,可谓静中有动,动中又有静。这个道理亦可用于人类生活上,是故在闲暇时,要有忙碌的心理准备;同样的,在繁忙的日子里,也要懂得忙里偷闲,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!

“吃紧”在辞源上的解释是:“着力不放松”,而“吃紧的心思”,和“悠闲的趣味”相对,都是劝人要超越环境的限制。

所谓“忙里偷闲”,是说在百忙之中,抽空游山玩水,或作其他的娱乐,以松弛紧张的身心,事实上,现代人的生活十分紧凑,不特意去安排,也很难享受悠闲的时光,所以千万别苛待自己,而使人生陷于枯燥乏味!此外,“苦中作乐”也是不可少的做人态度,能在逆境中微笑的人,
才是勇者!
(摘自《一日一禅》 洪应明著)

菩提达摩语录

1、廓然无圣 ①

[禅师简介]菩提达摩(?-528),简称达摩(摩,有时写作“磨”),出生于南印度,婆罗门族。南朝梁代(一说宋代末年)自印度航海来中国传授禅学,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修习禅定,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。后传授衣法给慧可。达摩被称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中国禅宗初祖。(摘自《中国禅宗语录大观》袁宾编著)
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