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【中国禅宗】(39)            
 又名一心禅、非次第禅、祖师禅
 

入禅之门

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

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⑧

四句口诀的第二句叫“如是发行者四行”。实际上这个“四行”是内在心态的一种保持。所谓“报冤行”的中心就是逢苦不忧。冤就是冤家对头嘛,在冤家对头面前,我们如何对待?报不是报复的意思,这个报是对待的意思。菩提达摩告诉我们,对待冤家,我们要秉持佛教忍辱的精神、忍让的精神、包容的精神、化解的精神,不要针锋相对。在这里,我也顺便说一下,佛教的思想学说,是以人为本,从人出发,从个人出发,它是对个人身心性命的修养。严格来说,它不是社会学说,所以它没有详讲到这个群体对待那个群体应该怎么样,而更多地是讲我们个人应该怎么样。假设我们把“报冤行”这样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生活,那人家会抓辫子,说我们敌我不分。但是,我要申明,佛教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,每一个人把自己个人之间的矛盾化解了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社会自然就会安定团结,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,社会风气也会逐步地有所改善。所谓净化人心、祥和社会是要从每一个人做起,然后形成一种风气。所以佛教的一切精神是重在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、从当下做起,所以说报冤行看似消极、实际上最为积极,可以用它来化解一切人我是非矛盾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摘自《入禅之门》净慧法师)

 

慧能语录

  28.住心观静,是病非禅

【原文】祖曰:“汝师若为示众?”对曰:“常指诲大众,令住心观静,长坐不卧。”祖曰:“住心观静,是病非禅。长坐拘身,于理何益?……①”师②曰:“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?”祖曰:“吾若言有法与人,即为诳汝。但且随方解缚,假名三昧。③……”(据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)

【译文】六祖慧能说:“你的老师怎样教导大众?”志诚回答说:“(神秀禅师)经常教导大众,要稳定此心观察清静,终日坐禅不可躺卧。”六祖说:“稳定此心观察清静,这是病而不是禅。长时间坐着拘束身体,对领悟真理有什么好处?”志诚问:“不知大师用什么法教导人?”六祖答:“我如果说有法给人,那就是欺骗你。只不过是依不同情况,解除系缚,姑且称为三昧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这里省略了一首偈句,下文省略号处亦然。

②师──指志诚禅师,本是神秀的弟子,被派来听慧能说法,后成了慧能弟子。

③三昧──梵语,意为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(摘自《中国禅宗语录大观》袁宾编著)

 

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(25)

(九)佛驮跋陀罗弘传出世禅法 ④

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九载佛驮跋陀罗的高足弟子慧观所作的《修行地不净观经序》,述禅法传承情况颇悉。文云:“夫禅典之妙,盖是三乘之所游。……佛涅槃后,阿难曲奉圣旨,流行千载。先与同行弟子摩田地,摩田地传与舍那婆斯。此三应真,大愿弘覆,冥构于昔,神超事处。慈在宁济,潜行救物,偶会无差。……后百年中……乃有五部之异。是化运有方,开彻有期。(摘自《禅宗大意》正果著)

 

禅是一种自在 (27)

禅是舍、是处处放下

有位信众担任财务工作,财务管理本来就是一项巨细靡遗,锱铢必研的工作,尤其最重视财务使用流程的掌控与各项规定的执行。因此,常常在工作上与来往的同事有些冲突。有一天,他很委屈的跟师父抱怨:“师父,我不要别人说我像国税局的……”“为什么对每一句话都要反驳,以后叫我怎么教育你?”师父先沉默了几秒,然后如排山倒海地怒责:“要知道,所说的话不是话,听进去的就不要再作臆想。”这位师兄顿时沉默安静下来,过一会,师父又说:“你要想一想,你本来就是学财务,当然对财务工作的来龙去脉很清楚,其他人不是啊!这点烦恼都不能消化,你如何去度众?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
摘自《禅菩提》 释心道著
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