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【中国禅宗】(41)            
 又名一心禅、非次第禅、祖师禅
 

入禅之门

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

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⑩

第三是“无所求行”。就是说苦受也好,乐受也好,不苦不乐受也好,一切随缘,不要去着意地追求个什么。因为世间一切事情都是有求皆苦,知足常乐,对于修道的人应是如此。修道的人要了解到一切法随缘,随遇而安,不可执意地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。因为,因缘不具足,你有那种想法也不能够实现,与其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,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创造条件。一切东西都是条件的组合,条件不成熟缘没有到,你所追求的目标也就不能够实现。(摘自《入禅之门》净慧法师)

 

慧能语录

  30.顿悟见佛 ①

【原文】

    今生若悟顿教门。悟即眼前见世尊,
      若欲修行云觅佛,不知何处欲求真,
      若能心中自有真,有真即是成佛因,
      自不求真外觅佛,去觅总是大痴人,
      顿教法者是西流,救度世人须自修,
      今报世间学道者,不于此见大悠悠。)

【译文】

    今生如能领悟顿教法门,立刻可以亲眼见到世尊。
      如不领悟徒然修行觅佛,不知何处可求真实本性。
      如能明了自身具有佛性,这便是成佛的关键原因,
      不求自心却向外界觅佛,任费气力都是愚痴之人。
      顿教法门本从西天传来,救度世人还须各自修行,
      如今奉告世间学佛之人,不明此理实在糊涂愚钝。

【注释】

①顿教门──指顿悟的禅教法门。
  ②世尊──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。
  ③真──真如本性,即真实本性,也就是佛性。

(摘自《中国禅宗语录大观》袁宾编著)

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(27)

(九)佛驮跋陀罗弘传出世禅法 ⑥

在后来的禅宗史上,认为佛驮跋陀罗所述传承不是正统,而是旁传。这里没有辩论这个问题的必要。不管佛驮跋陀罗的禅法传承是正是旁,总是有传承的。他的修禅方法,有精妙独特之处,且在本国就已经得“不还果”。来长安传授禅法,对弟子进行指授,得益者多,习禅者益众。既遭谤到庐山,译出禅经,并加开示演讲,促成远公立禅室行道,开禅净双修的先河。由此可以想见佛驮跋陀罗对当时禅学影响之大。

(摘自《禅宗大意》正果著)

 

禅是一种自在 (29)

禅就是真实的面对自己

心道师父说:“人就是不断的在寻找,渴望安定。然而人就是不安定,不管赚了多少钱,还是拥有世间的极宝,仍不能让人安定。再来就是欲望永远不满足,纵然是达官贵人,即使当了总统也是一样,这就是苦的来源。我们知道自己属于这个世界,但不晓得从哪里来,何时被这个世界所接受,或将失去在世界所拥有的权力、财富、情感,这是恐惧的根源。每个人都在追求不同程度的安定和满足,但不是想要安定就可以安定,想要满足就可以满足。因为,‘心’不断地往处攀缘跟执著欲望,就不知道何处是安定的所在,有一个人,他非常讨厌自己的影子,当他走路的时候,看见影子紧紧跟在后面,便越走越快,然而,不管他走得多快,影子仍一直紧紧地跟在他身后。他想,一定是我走得不够快,于是,便发足狂奔,最后把自己给累死了。禅,就是学习跟自己在一起、了解自己、证明自己,让自己安定满足。摘自《禅菩提》 释心道著
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