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【中国禅宗】(46)            
 又名一心禅、非次第禅、祖师禅
 

入禅之门

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

第二讲 达摩禅法 ⒂

有人说了个笑话──是笑话还是真话就不知道了。有一个人要去世了,他的眼睛始终不合上,而且手总在比划。人家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,因为打手势好像禅机一样,家里人也猜不透,外边的人也猜不透。后来忽然有个人猜透了,说他的意思是,他现在还是十三级,他希望能够给他涨一级,涨到十二级。那样就是高干待遇,一切就都不同了。领导马上承诺下来,一定给他涨到十二级,他逝世以后按照高干待遇来办理后事,他马上脚一伸、手一伸走了。

这个我执啊!“我、法;我、我的”。“我”就是我执,“我的”就是法执。这种执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?就是不了解诸法缘生性空的实相。既然一切法都是有条件的存在,你执著也枉然,一切条件并不由于你的执意追求而有所改变。

(摘自《入禅之门》净慧法师)

 

慧思语录

【禅师简介】慧思(514—577),俗姓李,武津(今河南省上蔡县)人。少时出家,后参谒慧文禅师而得法,晚年住南岳衡山,席下学人众多。南朝陈宣帝屡致问候,世称南岳尊者。

34.诸佛被我吞尽

【原文】因志公令人传语曰:“何不下山教化众生,目视云汉作什么?”师曰:“三世诸佛,被我一口吞尽,何处更有众生可化?”(据《五灯会元》卷二)

【译文】志公派人传话给慧思禅师:“为何不下山教化众生,眼盯着天空干什么?”禅师回答:“三世诸佛已被我一口吞尽,哪里还有众生可以教化?”

【提示】吞尽诸佛之语可谓开后世禅师呵佛骂祖之先声,而诸佛既被吞尽,自然也就没有了众生的概念。 (摘自《中国禅宗语录大观》袁宾编著)

 

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(32)

(十二)道生顿悟成佛说对禅宗的影响 ①

道生为什么四圣之一。他禀赋极高,悟玄理于言象之外。其所倡导,妙契禅理,为后世禅宗大德所常言之。道生始幽栖于庐山七年,后游长安,师事罗什。《高僧传》卷七说:

竺道生本姓魏,钜鹿人,寓居彭城(今江苏铜山县),家世仕族。父为广戚令,乡里称为善人。生幼而颖悟,聪哲若神……后值沙门竺法汰,遂改俗归依,伏膺受业。既践法门,俊思奇拔。研味句义,即自开解。故年在志学,便登讲座。……初入庐山,幽栖七年,以求其志。常以入道之要,慧解为本。故钻仰群经,斟酌杂论,万里随法,不惮疲苦。后与慧睿、慧严同游长安,从什公受业。关中僧众,咸谓神悟。……生既潜思日久,彻悟言外。乃喟然叹曰:夫象以尽意,得意则象忘;言以诠理,入理则言息。自经典东流,译人重阻,多守滞文,鲜见圆义。若忘筌取鱼,始可与言道矣。于是校阅真俗,研思因果。乃言善不受报,顿悟成佛。又著《二谛论》、《佛性当有论》、《法身无色论》、《佛无净土论》、《应有缘论》等。笼罩旧说,妙有渊旨。而守文之徒,多生嫌嫉,与夺之声,纷然竞起。又六卷《泥洹》先至京都,生剖析经理,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。于时大本未传,孤明先发,独见忤众。 (摘自《禅宗大意》正果著)

 

禅是一种自在 (34)

“学习佛法从戒定慧开始。在戒里面安定自己,戒,不是教条,是防止不快乐的事情发生,是止恶行善保护自己。因为戒而产生定,定从对生活中的理解而来,从智慧跟戒而来。智慧从观察而来,由戒、定、慧的修持来净化自己,先净化自己才能净化别人,当你净化自己也就在净化别人了。称赞一切众生,不要常常说人的长短、好坏,要常称赞别人,赞叹别人,不要说些好好坏坏,相互毁谤的话,这样不是修行,也会得到毁谤的果报。禅修的工作,就会了解什么是灵性的自由、什么是灵性的纯洁、什么叫做心灵的释放,让自己的内在更美。” (摘自《禅菩提》 释心道著)

 

禅诗日记

知道还他老倒翁,亲言相指事匆匆。

关山路远终须到,一径长遥任君通。

颂赵州大道透长安句·投子义青

   上一页               下一页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