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47-2)
(总第208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2.10.22

度众生,就要让众生在佛法的熏陶里修习戒定慧

提要:

  • 忙享受,都是上了贪心烦恼的当,福气享完仍然要受苦

  • 福气再大,也免不了生死流转的苦,有烦恼就必有生死

  • 佛弟子有觉悟,要走上一条离开生死烦恼系缚的道路

  • 离开苦的安乐才是真正的安乐,贪人天福报,不治烦恼病,就成了无知小儿

  • 要治烦恼病,就要靠戒定慧,人天、解脱、成佛的安乐都以戒为因

  • 度众生,就要让众生在佛法的熏陶里修习戒定慧

 

忙享受,都是上了贪心烦恼的当,福气享完仍然要受苦

如果一个信佛的人也这样做,岂不笑话?社会上的人有的等到有钱了,他也醒过来了。有的老板就这么说,“没钱的时候想钱,现在有钱了,我也不知道人活着,究竟啥个意义?”他对钱多也不感兴趣了。从事后醒过来的人来看,这都是受骗上当,受哪个骗啊?上哪个当啊?受我们烦恼的骗嘛,贪欲嘛,我们都有贪心烦恼。如果一做错事情,那更加糟糕,还要坐牢了。所以福气越大,享受越大,最后仍然离不了苦的,福气享完就苦了。

福气再大,也免不了生死流转的苦,有烦恼就必有生死

说:“我继续培福,我将来继续享受,就不会苦。”生老病死本身就是苦,你总要老吧,总要死吧,死了以后还是流转。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们就应该要解脱生死流转的苦。所以说人天乘求快乐,出离乘求离苦——离开烦恼的苦,离开生死的苦。其实烦恼跟生死是一个东西,有烦恼必有生死,有生死必有烦恼——这是对凡夫来说。

佛弟子有觉悟,要走上一条离开生死烦恼系缚的道路

离开生死这样一个要求、这样一个修行,就称为“离系”,“系”就是系缚,生死把我们绑起来了,烦恼把我们绑起来了,使我们不得自在。没觉悟的人迷迷茫茫,也不知道生怎么会生?死怎么会死?生从何处来,死又何处去?都是迷迷茫茫。佛弟子有所觉悟,就应该要走上离开生死烦恼系缚这样一条道路。

离开苦的安乐才是真正的安乐,贪人天福报,不治烦恼病,就成了无知小儿

所以说“依戒定慧为得离系安乐之因”,离开了苦的安乐才是真正的安乐。举例来说,我们一般对病人很同情,这是人类的道德。我们都会去安慰病人,或者买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吃,他当然心里也高兴。他吃得好,休息好,这也是安乐。但你就是再给病人吃得好,休息好,他病苦还是有啊,种种的苦、病苦还是在折磨他。对于病人来说,他整天的希望就是能够早一点病好,早一点离开病的痛苦。

假如一个病人,他贪好吃、贪别人安慰他,他想:“哎,做病人不错。”所以他不希望病好,希望把病保持下去,让大家不断的来给他好吃的,给他安慰,这种人有没有?有是有,就是小孩子,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想,因为小孩子无知得很,他贪吃啦。那么同样的道理,假如我们贪人天福报,不知道把自己烦恼治好,不知道离开生死流转的痛苦,那岂不是无知的小儿?

要治烦恼病,就要靠戒定慧,人天、解脱、成佛的安乐都以戒为因

贪瞋痴烦恼是病,要用什么法才能拔除这个病?就是戒定慧,所以“依戒定慧为得离系安乐之因”。“一切安乐以戒为因”,人天乘修止恶修善,五戒十善也是以戒为因。出离乘呢,更加要在心地上用功,心里不起烦恼恶念。将来成佛也是从戒开始,五分法身第一个就是戒法身,有了戒法身才会有定法身、慧法身、解脱法身、解脱知见法身。从五分法身来看,我们应该明白,众生要得到解脱,只有靠戒定慧。因为有了戒法身、定法身、慧法身,然后才有解脱法身。

度众生,就要让众生在佛法的熏陶里修习戒定慧

所以我们所讲的永具安乐及安乐因——能海上师在讲《律海十门》的时候也提到,在讲《定道资粮》的时候也说过:安乐的因包括人天安乐、出离的安乐乃至成佛的安乐。“永具”,永远具备,“永,有究竟严重之意。安乐,愿一切众生时时安乐,永远安乐,并得安乐之因。”发愿使众生安乐,这只是一个发愿,而真正要使众生安乐,你必须要给众生安乐的因,就是要度众生,让众生能够在佛法的熏陶里边修习戒定慧。

     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???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