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  
 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《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讲记

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》
讲记(23-2)
(总第66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◎ 傅味 讲于 2002.3.1

众生有烦恼,众生皆有漏

提要:

  ■ 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
  ■ 众生有烦恼,众生皆有漏
  ■ 能使你证果、行菩萨道成如来,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
  ■ 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
  ■ 把烦恼灭了,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
  ■ 好比听懂的“懂”只有一个,彼岸也只有一个,没有二个

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

现在国外科学发达的国家,都在研究生死的问题,也不知道还要研究多少年。世间上的任何宗教,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,也解决不了。可是佛说了49年法,在这些法里全都解决了,非但能说清楚原因。而且还有解决的办法。你照佛的方法去做,就能得到圆满的结果。所谓圆满的结果就是把这些漏洞全都补起来了。补起来了,水就不会漏掉,一直是满的,所以称圆满,所以佛法就称无漏法。它的伟大,它的作用就在这里。从最高的境界说,能够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,才是无漏。

众生有烦恼,众生皆有漏

那么我们做人,是有漏,还是无漏?(下答:有漏)为什么道理?(下答:有烦恼。)你打个比方呢。(下答:生老病死)有生老病死是说明现象,不是比喻呀。(下答:今天中午供斋,有很多好吃的,我们吃了很多,吃完胃就疼了,这是贪烦恼。)贪烦恼造成了胃疼。我打一个更恰当的比喻:吃下去的东西漏掉了,上面吃东西下面大便,上面喝水下面小便,再吃也吃不满,所以凡是众生皆是有漏。

能使你证果、行菩萨道成如来,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

你说“到了彼岸,就是无漏了?”彼岸也不吃饭,也不大便,当然是无漏。阿罗汉在人间也吃饭大便,这是他身体有漏,并不是他修行证果的境界。《金刚经》里说“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”,因为三十二相的身体是太子身体,跟我们一样,也会吃饭睡觉,真正的如来可不是这个皮肉的身体,而是指法身。法身是永恒的,没有形相,所以叫法身无相。没有有形的身体,当然没有来去了,所以叫“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”到了彼岸,证到了阿罗汉果,乃至于行菩萨道,成了如来,到这个时候才是无漏。为了使你达到这个目的地,佛所说的方法都叫无漏法。

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

漏是比喻烦恼,我们都有烦恼,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有漏的身体。身体,归纳起来就是身口意的作用。起了烦恼,身口意就跟着烦恼转。烦恼虽然在心里,可是烦恼往往表现在口里,也表现在身上。心里一起烦恼了,嘴巴说话就不好听了,自身的脸色也不好看了,大家一看到这种脸就说,这是一张烦恼的脸!从来也没有人,心里起烦恼,脸上反而高兴。也没有看见过,你是脸上满是烦恼,心里什么情绪也没有。

把烦恼灭了,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

你说他一句好话,他就高兴了,一开口就是“哪里哪里”或是“谢谢”,这是客气话。如果他对你的话不同意,他怎么会高兴呢?而且,嘴里高高兴兴地说,脸也跟着变成了一张圆脸。假如你批评他呢,他说话口气就两样了,话也不好听了,“你算什么呀?”因为他心里在生气。有的人气得说不出话,鼻子里“哼!”脸也拉长了,这个反应快得很。所以身口意有密切的联系,它们是一体的。身口意有烦恼,就叫有漏的身口意。通过修行,把烦恼消灭了,就像阿罗汉那样,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的身口意。

 好比听懂的“懂”只有一个,彼岸也只有一个,没有二个

我说的话,你听懂了,就用不着再说很多话了,如果你再要我跟你们多说些话,或者说得比较高一点,深一点,你有水平也能听得懂,可是这个懂跟你们现在听得懂的懂,是一个懂,不是两个懂。就好比我说一句话,你听懂了,说了半天你懂了,这个懂,是一样的。彼岸只有一个,没有两个,彼岸没有分,这是通过30天才到的彼岸,这是通过365天才到的彼岸。彼岸没有层次,没有高下,仅仅是在到彼岸的路上,有阶段,有层次。佛就讲过,你只要举几个例子,打几个比方,聪明的人就懂了。懂了这段文字,下面就很好解说了。

 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