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
首页 > 佛学讲记 >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

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(60-1) (总第443)

(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)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8.11.24

放下欲望就是幸福

提要:

  • 解决众生的痛苦,世间法好比扬汤止沸,菩萨法好比釜底抽薪

  • 众生受苦的因是贪瞋痴,菩萨以悲心熄灭众生的贪瞋痴,世间上却在增长众生的贪瞋痴

  • 靠满足欲望给众生快乐,这条路子是有漏洞的

  •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

  • 痛苦从对欲望的追求来

  • 从麦芽糖到巧克力,将来也许还有“克力巧”,欲望不断的发展,也产生了许多危害

解决众生的痛苦,世间法好比扬汤止沸,菩萨法好比釜底抽薪

昨天我们讲了悲无量心。世间上人都有悲心,可是没有大悲。菩萨修的是大悲心,修大悲心的人是为了解除众生的痛苦。解除众生的痛苦,菩萨法跟世间法有不同之处,菩萨法采用的方法是釜底抽薪,根本解决;世间法采用的方法,好比水开了,免得它满出来,开水里再加一点冷水,求得暂时性的平衡,可是下面火还在烧,要不了多久,这水还是要满出来,满出来就麻烦了,满得到处都是,甚至于闯祸。人类的麻烦都是因为没有釜底抽薪。

众生受苦的因是贪瞋痴,菩萨以悲心熄灭众生的贪瞋痴,世间上却在增长众生的贪瞋痴

要解决苦,首先找到苦的根,连根拔除不是解决了吗?众生受苦的因就是贪瞋痴,能够熄灭众生的贪瞋痴,这才是菩萨的大悲。而世间上的人恰恰相反,看起来这些人也不坏,好像也有慈心悲心,可是实际上他是在增长众生的贪瞋痴。因为众生一向生活在贪瞋痴的欲望里,得到了欲望,他就快乐,不给他满足欲望,他就苦恼。世间上人看到这样的情况,为了使众生快乐,就满足他的欲望。可是众生的欲望满足了,怎么还是痛苦呢?因为你满足了众生这个欲望,众生的欲望又提高了。那么说“能不能不提高呢?”不提高,众生没事干,无聊哎,所以古人说:欲壑难填啊。

靠满足欲望给众生快乐,这条路子是有漏洞的

所以修菩萨法的人,千万不要去增加众生的欲望,这条路子是有漏洞的,有智慧的人眼光要看得远看得深。只看表面,只解决你表面上的一些苦恼,那是智慧不够。

放下欲望就是幸福

1984年我第二次到包头,过去的学生请我到她家去。她提了个问题,还准备了一架录音机,准备录我的解答。她提了什么问题?“人什么时候才能幸福?”因为那个时候,社会上在讨论什么叫幸福,报纸上大篇的文章一篇又一篇。我也没时间去看这些文章,总是觉得有这么复杂吗?我回答她只有一句话:“人放下了欲望就是幸福。”人在欲望中,永远不会幸福。人的快乐并不在满足欲望上,人的快乐是在追求欲望的路上。可是不追求到,他不肯罢休的,当他追求到了,快乐就没了。没了怎么办?他还是要快乐啊,那么继续追求新的欲望。

痛苦从对欲望的追求来

拿婚姻来说,婚姻失败肯定是很痛苦的,这个痛苦是哪里来的?是从追求来的,是从你的欲望来的。贪瞋痴都是从欲望来的,贪是一种欲望,其实瞋也是一种欲望,痴也是一种欲望,没有欲望就什么也没有。所以菩萨对众生的大悲心,应该是熄灭众生的贪瞋痴。

从麦芽糖到巧克力,将来也许还有“克力巧”,欲望不断的发展,也产生了许多危害

世间上的欲望从来也没有停止过,一方面促进物质更快的提高,促进社会的发展,可是物质的提高、社会的发展,又促进了人类的欲望。咱们从吃糖的事情来看看,从前我小时候能够吃到一点硬糖啊,非常高兴,我的义父在农村办了一个糖厂,这个糖现在叫麦芽糖,吃到嘴巴里高兴啊。现在谁要吃这种东西啊?欲望提高了呀!后来大家喜欢吃水果糖;慢慢欲望又提高了——奶油糖;又提高了——巧克力,有一个时期上海全都是巧克力,其他糖都没人买。那么巧克力又要提高了,将来可能会有“克力巧”。(众笑)现在又提高了——做饮料,科学家不得不说话了:饮料不要多喝,会危害身体健康。所以欲望是种危害。
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