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
首页 > 介绍佛陀 >亲近释迦牟尼佛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109)
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佛陀将入般涅槃,诸天哀伤

其时,优波摩尊者站在世尊前,为世尊摇扇。世尊对他说: “去,比丘!勿立于我前。”

阿难尊者思惟:“优波摩尊者为世尊侍者时日已久,亲奉持、常近侍世尊。但在这最后时刻,世尊却斥退他说:‘去,比丘!勿立于我前。’这是什么缘故?”阿难便问世尊,世尊回答:“阿难!十方世界众多诸天今皆来此探望如来,于娑罗树园十二由旬内,连马的一毫毛端那点空间也都为诸天所占满。他们正抱怨着:‘我等自远处来瞻仰如来,如来、阿罗汉、正自觉者出现世间甚为稀有,今晚后夜,如来将入般涅槃。却有此比丘,其身显赫,立于世尊前,遮蔽我们,使我们在最后的一刻,不得瞻仰如来。’诸天如是埋怨,阿难!”

“如此,世尊!世尊认为彼等诸天的状态是如何呢?”

“于虚空界的天人,有地上之俗念者,他们现在或散发而哭,或仰举双臂而哭,或跌坐在地,前后翻滚,高声哭喊:‘世尊之般涅槃,何其迅速!善逝之般涅槃,何其迅速!世间之眼目消逝,何其迅速!’于地上的天人,有地上之俗念者,其反应也是如此。但其中有离欲爱尽的天人,他们正念、正知地思惟道: ‘诸行无常,凡有所生、所为、有为、有灭坏之法者,岂能不灭?实无可能。’”

佛陀的圣迹有四处

“世尊!以前诸比丘在各处雨安居后,都会来见如来。我们由此可见到诸比丘,并向其致敬。但世尊入般涅槃之后,我们就无法再如此做了。”

“阿难!有个四处所,具信心者前往见之,便能望而生信。哪四处?如来是在此处出生,具信心者若前往见之,便能望而生信。如来是在此处成等正觉,具信心者若前往见之,便能望而生信。如来是在此处转无上法轮,具信心者若前往见之,便能望而生信。如来是在此处于无余涅盘界入般涅槃,具信心者若前往见之,便能望而生信。具信心的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会前来此地,并说:‘如来是在此处出生’、‘如来是在此处成等正觉’、‘如来是在此处转无上法轮’、‘如来是在此处于无余涅盘界入般涅槃’。那些怀具信心,跋涉去朝礼这些圣迹者,于身坏命终后,当生于善趣,乃至天界。”

与女人相处的态度

“世尊!我们应如何与女人相处?”

“不要看她们。”

“世尊!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呢?”

“不要对她说话。”

“但如果她和我们说话呢?”

“阿难!要保持正念。”

如何处理世尊遗体

“世尊!我们当如何处理世尊的遗体?”

“阿难!别在恭敬供养如来遗体上过费心思,将心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上,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,精进、热忱,为自己的利益而调伏自我。自有具智慧的刹帝利、婆罗门与居士,他们对如来具足信心,会知道如何供养如来的遗体。”

“世尊!但人应如何处理世尊的遗体呢?”

“当按转轮圣王之仪规处理。”

“世尊,但按转轮圣王之仪规又是如何处理?”

“他们将遗体以新布裹之,又以叠絮包之,再以新布裹之。如此往复,双层包裹,计五百次。置于有油的铁棺,再将此棺,置于另一槨中。又以诸香木堆砌一柴堆,火化遗体,又在四衢道中筑一塔以为纪念,此是处理转轮圣王遗体之仪规;如来的遗体亦当依照此仪规。又当在四衢道中筑一佛塔以为纪念;凡对佛塔献花、烧香、图绘、礼拜,在其处生信心者,当获得长久的利益与安乐。有四种人,应值得为之造塔。哪四种人?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者;辟支佛;证阿罗汉果的如来弟子;转轮圣王。此四种人值得为之造塔的目的为何?许多人生起信心而思惟:‘此是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者之塔’、‘此是辟支佛之塔’、‘此是证阿罗汉果的如来弟子之塔’或‘此是转轮圣王之塔。’生此信心者,于身坏命终后,当生于善趣,乃至天界。”

     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