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
首页 > 介绍佛陀 >亲近释迦牟尼佛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115)
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第十六章 第一次结集

引言

佛陀的入灭,对佛教与僧团的前途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考验。第一次藏经的结集,为佛教在后世的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大迦叶尊者、阿难尊者与优波离尊者分别是这次结集的召集人与经、律的复诵者,他们在历史上对佛教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。

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,在此介绍了第一次在王舍城结集的筹备过程,及其影响。作者在选材上突显了在此一过程中,大迦叶尊者对阿难尊者的种种指责,与对自己的诸般赞赏。与此成对比的是阿难尊者,作为佛陀的侍者与经藏的复诵者,不但不自恃其功,反而在大迦叶尊者与五百长老比丘面前体现深湛的忍辱精神,精进于证悟,而使经典的结集能大功告成。

这一章也述及阿难尊者在结集后对佛教思想的贡献,其中包括“依法不依人”这一原则的详尽阐述。此外,此章从佛教史的角度,论及佛陀入灭之后的印度史,包括佛陀祖国的灭亡,以及后来的结集,还有上座部、大众部的形成与发展。对中文的读者来说,有趣的是文中引用了唐朝义净三藏法师的游记材料,及旃陀罗笈多王的孙子阿育王统治时代的第三次结集,以及巴利三藏的定型。

大迦叶尊者诃责阿难尊者

叙述者:佛陀入般涅槃之后,诸比丘从拘尸那罗城流散至各处,大迦叶长者日渐成为比丘众中最有声望的人物。

注释者:他在早先曾被佛陀放在一个长长的杰出弟子名单上的第四位。其中位于第一位的阿若乔陈如长老是最早皈依佛陀的人;第二位与第三位则分别是舍利子长老与目犍连长老,即佛陀的二位上首弟子,但他们在此时俱已入般涅槃。在经藏中,大迦叶的故事记载甚多,也似乎显示出他的为人严峻、坚毅,对苦行一丝不苟,并且不止一次毫不委婉地对阿难尊者无私的举动横加指责,认为阿难不该为此而牺牲自己获证圣果的机会,因为那样作其实更符合长远利益,与此成为对比的是,大迦叶尊者在这方面则功已早成。

叙述者:以下是在这一过度时期,所发生的一个能深刻地反映出他性格的事件。

阿难:如是我闻。一时,大迦叶尊者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。那时,阿难尊者与一群比丘于南山游行,其时,有三十位他的同住者舍戒还俗,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。

阿难尊者在南山随意游行了一段时间,便到王舍城竹林园去见大迦叶尊者。向他礼敬后,坐于一旁。大迦叶尊者说:“朋友,阿难!是什么原因,世尊会说不可有超过三位比丘在施主家应供?”

“迦叶长老!世尊如此做有三个原因:为约束心不正者,以及为慰解如理者;不使有恶念者于僧团内结党;又为怜愍施主。”

“朋友,阿难!那么你为何和那些不守护六根、饮食不知节制、睡眠不时的新戒比丘们去游行呢?人们不禁猜想你或有意践踏田中谷物,或有意毁坏施主家。你的徒众分崩离析,你的信徒正在疏远,而你这个年轻人真不知道自己的分寸!”

“迦叶长老!我的头发都灰白了,请迦叶尊者莫再以‘年轻人’称我。”

“朋友,阿难!但你的确是个‘年轻人’。你和那些不守护六根、饮食不知节制、睡眠不时的新戒比丘们去游行,人们不禁猜想你或有意践踏田中谷物,或有意毁坏施主家。你的徒众分崩离析,你的信徒正在疏远,而你这个年轻人真不知道自己的分寸!”

偷罗难陀比丘尼听到这些,她心想:“看来毗诃提的具眼者——阿难尊者,因被迦叶尊者唤作‘年轻人’而不悦。”她为此而愤怒,并发出不悦之词:“过去曾为外道的迦叶尊者,怎么可以妄想叫毗诃提的具眼者——阿难尊者为‘年轻人’,而使他不悦呢?”

     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
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