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24)
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阿说示尊者于是就为舍利弗简要地说出如下的法:

从因所生之诸法,如来说明其因缘,

诸法复从因缘灭,此即大沙门之法。

游方沙门舍利弗一听到这样的法,心中立刻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:“凡是生法者,即是灭法。”

虽是简扼乃真谛,无忧之境汝证得,

我等纵经千万世,虽有眼而不曾见。

游方沙门舍利弗就去见游方沙门目犍连。目犍连看到舍利弗前来,说道:“您的诸根宁静、安详,肤色皎洁、光明。莫非你已证得了‘不死’?”“是的,朋友!我已证得‘不死’。”“朋友!你如何发现它的?”

游方沙门舍利弗于是告诉他自己所遇到的事。当目犍连行者听到那段关于法的偈颂:

从因所生之诸法,如来说明其因缘,

诸法复从因缘灭,此即大沙门之法。

于是,心中立刻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:“凡是生法者,即是灭法。”

虽是简扼乃真谛,无忧之境汝证得,

我等纵经千万世,虽有眼而不曾见。

这时,目犍连说:“朋友!让我们去见世尊,以世尊为师。”

“但是,朋友!这两百五十位游方沙门都依止我们,以我们为楷范。我们必须与之商量,好让他们各个能依自己的判断行事。”

于是,他们一同去见其他的游方沙门,告诉他们:“朋友们!我们要去见世尊,以世尊为师。”

“我们都依止他们,以他们为楷范。倘使他们于大沙门座下修习梵行,那我们也要如此做。”

于是,舍利弗和目犍连就去见游方沙门删阇耶,把他们的打算告诉他。

“别说了,朋友!你们不要走。让我们三个人一同领导众人修道吧!”

舍利弗与目犍连第二次、第三次向他说明,但总是得到相同的答案。

然后,舍利弗与目犍连便和其余的二百五十位游方沙门一同前往竹林园。删阇耶见状,难过到口吐鲜血。

世尊见到舍利弗与目犍连从远处走来,便对众比丘说:“拘律陀和优波提舍这两位朋友携手而来,他们将是我最优秀的一对上首弟子。

大师如是亲口说──两位来者已解脱,

入于甚深之智境,断除轮回之根本,

住于无上之解脱,人未到达竹林园──

世尊如是亲口说:“拘律陀与优波提舍,

两位好友同到来,将成我上首弟子,

上首之双贤弟子。”

舍利弗与目犍连来到世尊跟前,顶礼世尊之足。对他说:“世尊!我们愿随世尊出家,受具足戒。”

“来吧!诸比丘!”世尊说:“正法已善说,你应修清净梵行,以灭尽诸苦。”如此,他们便受了具足戒。

那时,有几位出身于摩揭陀国世族的人于世尊座下修习梵行。众人感到不满而窃窃私语、抗议:“沙门乔达摩断人子孙,制造寡妇,毁灭族姓。已有一千位螺髻苦行沙门在他门下出家,还有那二百五十位游方沙门,现在这些出身世族之人也要在他座下修习梵行。”当他们碰到比丘时,就以偈颂予嘲弄他们:

沙门瞿昙当真来,摩揭陀国堡垒下;

诱光删耶之徒,今日复将诱何人?

比丘们听了这话,便将此事禀报世尊。世尊说:“这事情不会拖延很久,它只会持续七天。七日过后,它自己就会停止。当人们以这种话嘲弄你时,你可以如下的偈颂责备他们。

彼等以法为引导,彼等为大雄如来;

如是以法引导时,以何而生嫉妒心?

当人们再嘲弄比丘时,比丘便以此语责备对方。人们于是开始思考:“那些沙门释子确实是以正法来引导人们,看来并无违反正法。”如此,这件事持续了七天,七日过后,它自己就停止了。

译注:

①“这首偈颂后来成为最著名与传诵最广的佛教典型,时时提醒世人舍利弗首度接触佛法,以及对他启蒙恩师阿说示比丘的纪念意义。本首偈颂在《佛本行集经》云:“诸法从因生,诸法从因灭;如是灭与生,沙门说如是。”

②优波提舍与拘律陀是两个离王舍城不远的婆罗门村落,舍利弗出生于优波提舍村,目犍连则出生于拘律陀村,两人皆以村落之名为名,两个家族也很亲近,七代交好。

③根据注释书,每位佛陀都有两位上首弟子。如佛陀便有舍利弗(智慧第一)与目犍连(神通第一)两位“上首弟子”,和他一起担负指导比丘与共同管理僧伽的责任。
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