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弘法前二十年的尾声(续)
这时,舍利弗尊者从座而起,偏袒一肩,双手合十,对世尊说:“世尊!现在时机已到,善逝!现在时机已到。世尊!为弟子制立学处,并制定波罗提木叉,如此能令梵行久住。”
“且慢,舍利弗!且慢!如来自知时机,除非僧伽内发生有漏法,否则大师不会为弟子制立学处,或制定波罗提木叉。但是,一旦发生有漏法,导师将为弟子制立学处,并制定波罗提木叉,以断诸有漏法。一些有漏法只有在僧伽因成立的时间久,而更为壮大后才会显现,在此时有漏法才会显现,导师也才会因此为弟子制立学处,并制定波罗提木叉,又断诸有漏法。一些有漏法只有在僧伽因为健全化,而更为壮大后才显现……因为得大利养,而更为壮大后才显现……因为得多闻,而更为壮大后才显现……而直至今日,僧伽解脱垢秽,解脱过患,它是无染、纯净,为心材所造。如在这五百位比丘之中,最劣者也已证得初果,不会堕入恶趣,已决定趣向正觉者。”
然后世尊转向阿难尊者,说道:“阿难!如来一向在未向邀请雨安居的施主告别之前,不会游行诸国。让我们去向毗兰若村的婆罗门告别吧!”
“如是,世尊!”阿难尊者答道。
于是世尊著下衣,持钵与大衣,由阿难尊者随侍,一同到毗兰若村婆罗门住处,坐上已为世尊敷设好的座位。
这位婆罗门走上前,敬礼世尊。世尊说:“我们应你的邀请在此地已过雨安居,婆罗门!今日与你告别。我们准备外出游行诸国。”
“诚然如此,乔达摩大师!您应邀在此雨安居,却未能得到所应得到的供养。这并非我等匮乏该物,亦非我等吝于施舍。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?在家的生活从来就是被琐事缠身而忙碌不堪。今愿请乔达摩大师与比丘众明天接受我请食。”
世尊默然同意。在为婆罗门说法后,他起身离开。
次日供食毕,毗兰若城的婆罗门供养世尊一件袈裟,并供养每位比丘两块布料。世尊再次说法教诫他之后,便起身离去。
弥醯尊者被恶不善念所摄
注释者:第十三个雨安居是在奢利伽村度过的,那时发生了如下的事情。
阿难: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在奢利伽村的奢利伽山,弥醯尊者当时为佛的侍者。一天,弥醯尊者对世尊说:“世尊!我欲到阇闘村乞食。”
“弥醯!现在是你依照自己的判断行事的时候了。”
那时已是早晨,弥醯尊者著下衣,持钵与大衣,来到阇闘村乞食。四处乞食毕,于饭食后的归程途中,他来到金鞞河边。他沿着河岸往来散步、游行,看到一片可爱诱人的芒果园,他想:“这片可爱诱人的芒果园对发心精勤修习的行者十分相宜。如果世尊允许,我应到这片果园来精勤修行。”
之后,他到世尊处禀报此事,世尊说:“且慢,弥醯!我们仍然落单。让我们等候其他比丘来到后再说。”
弥醯尊者再次说:“世尊已是无学①,也已无须验证自己所成就之事。但我们仍是有学,仍需去验证已成就之事。如果世尊允许,我愿到那芒果园中精勤修习。”
世尊再次说:“且慢,弥醯!我们仍然落单。让我们等候其他比丘来到后再说。”
弥醯尊者第三次提出他的请求。
“弥醯!既然你讲到‘精勤修习’,我们还能说什么呢?现在到了你依照自己的判断行事的时候了。”
弥醯尊者即时离座而起,敬礼世尊后,右绕而去,来到芒果园中,坐在一棵树下,将它作为白天的驻所。当他在芒果园时,三种恶不善念──欲念、恚念与害念,几乎无时无刻地浮现在他的心头。他如是思惟:“真是稀有啊!真是不可思议啊!我由信心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,如何仍被这三种恶不善念所扰呢?”
译注:
①“无学”(已无可学的学尽者)是指证得第四最高阿罗汉果的圣者,“有学”是指证得四种道与果的前三种的圣者,共有七种圣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