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弘法前二十年的尾声(续)
坚固居士的提问
一时,世尊住在那烂陀的庵罗园中。那时,长者之子坚固到世尊处,敬礼后,坐于一旁,说道:‘世尊!那烂陀是个成功繁荣,人口稠密,人群熙攘的地方,整个城对世尊满怀信心,世尊!若能派一位比丘去显示超人的神通不失为一件好事,它能更增强那烂陀城民对您的信心。’
世尊答道:“坚固!我不以此法教导比丘:‘来,比丘!显现超人的神通给白衣看看。’”
注释者:同样的请求再一次提出时,佛陀给了相同的回答。
当它又被提出时,佛陀答说根据自己的经验,神变计有三种。神通神变是基于由一身现为无量身,穿壁而行,腾空而飞与履水而行,乃至上访梵天界(见第十六章)的能力。记心神变是基于能读解他人之心的能力,教诫神变是基于为他人之利益,而予以简略或详尽教导的能力,前两种神变若为了炫耀之故当众显现,则无异于表演建驮梨咒与摩尼柯咒神咒之术,比丘就会被说成是在修炼神咒之术,所以如来将之视为羞耻、耻辱、使人反感的根源,第三种教诫神变是基于他所给予的教导,它虽然也包括上面的神变,但它的目标是诸漏坏灭与苦灭。为了强调前两种神变的不究竟,佛陀讲了一个故事,叙述一位具有那两种神变的比丘,以及何以神变无济于他追求离苦。
阿难:在此比丘众中有位比丘如是思惟:“此四大种——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,于何处灭尽?”然后,他便专注其心,当入定时,通往天界之路显现出来。他到四天王的众天处,问道:“朋友!此四大种于何处灭尽呢?”他们答道:“我等于此一无所知,请直接上问四大天王,他们比我等更伟大、更殊胜,理当对此有知。”于是,他到四大天王处。
注释者:四大天王给了他相同的回答,并把他送到忉利天,之后又送到欲界所有的天,最后送到欲界之上、更高的天人所居处的梵天。他向梵天的天人众提出同一个问题。他们对他的回答是:
阿难:“比丘!我等于此,无所知,但有位梵天、大梵天、胜无能胜者、一切见者、作者、创造者、主宰者、现世与来世之主,他比我们更伟大,更殊胜,理当对此有知。”──“朋友!这位梵天现在何处?”──“比丘!我等不知大梵天今在何处,或现况如何,或何时出现。只有当他显出某些瑞相时,譬如出现光明,有明相显现,那就是大梵天要出现的前兆。”
不久,大梵天现身而出,比丘走上前去,提出他的问题,说毕,梵天答道:“比丘!我是胜无能胜者,一切见者,作者,创造者、主宰者、现世与来世之主。”比丘再问:“朋友!我并未问这些,我所问的是:四大种于何处灭尽呢?”大梵天却给了与先前相同的回答。当这问题第三次提出时,大梵天抓住比丘的手臂,将之领到一旁,然后说道:“比丘!此处的天众一向以为:‘大梵天无所不见,无所不知,无所不证。’这是我不当他们的面回答你的缘故,朋友!我不知四大种于何处灭尽?你逾越世尊,而到别处寻找答案,这是你的过失。到世尊处,向他提出你的问题,当他教你时,你应记住它。”
这位此丘于是从天界消失,来到我的面前,提出相同的问题。我告诉他:“比丘!从事航运的商人出海时带一只寻岸的鸟,当船见不到陆地时,便将之释放,它向东,南,西,北,上、中间的各方向飞去,若它看到陆地,便往那里飞去,若它未看到陆地,便飞回到船上。同样地,比丘!不论你到何处搜寻,甚至到了梵天,你仍然找不到你所问的答案,便回到我的身旁,但你提的问题方式有误,它应该如此:
“地、水、火、风于何处不坚住?
长、短、小、大、净、染于何处不坚住?
名与色于何处灭尽无余呢?”
这一问题的答案是:
“意识不示现,并非有限可量,
声称一切之外无存在:
则于如是之处所,地、水、火、风不坚住,
长、短、小,大、净、染亦复如是;
名与色于此处灭尽无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