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55)
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第十章 中期 (续)

佛陀为诸比丘制立学处(2)

他的母亲对他说:“须提那,我们家财产丰富……由于这个缘故,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后代。一定不要让离车家族,以为我们家无有后代,而想谋取我们家的财产。”他回应道:“母亲!这个我做得到。”其母便把他的前妻领来大林与之见面。他把她带到林中,由于当时尚未制定戒法,他未看到此举有何不妥,便与她交媾了三次。她由此便有了身孕。这件事引起了许多地居天的不满,他们抗议说:“诸位大德!比丘众虽然一向都无垢秽、无过患,但是,现在迦兰陀的须提那已经种下了垢秽与过患的种子。”这不满之声传遍了所有的天界,最后传到了梵天界

须提那尊者的前妻生下了一个儿子,朋友都称之为“续种”,称其母为“续种之母”,并把须提那尊者称为“续种之父”,后来,续种与他的母亲都离家而出家了。

优婆离:须提那尊者对此事十分懊悔,受到良心的折磨,他变得消瘦羸弱,有比丘探问其因,他坦白其事,众人因而斥责他,这件事便被辗转地禀报了世尊,世尊说道:

“愚人!这是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既已在善说的法与律下出家,你为何不能终生修习圆满无瑕,清净无垢的梵行?愚人!难道我不曾为了离欲,而非情欲,以种种方便教导法吗?难道我不曾为了离缚,而非结缚,以教导法吗?难道我不曾为了无著,而非执取,以教导法吗?我所教导的法本是为了离欲,离缚与无著,你却曲解为了情欲,结缚与执取。难道我以无数方便所教导的法,并非为了离欲,破憍慢、调伏渴爱、除去执着、断绝轮回、灭尽爱、离欲、证灭、涅槃吗?难道我不曾以种种方便,而说诸欲之舍断、诸欲想之遍知、诸欲渴之调伏、诸欲念之灭除、诸欲热之止静吗?

“愚人!身为出家人,纵令你的男根进入可怕剧毒的蝮蛇或眼镜蛇之口,亦胜过进入女根之中。纵令你的男根进入炽燃的火坑,亦胜过进入女根之中。何以故?因为前者虽会致死或生如死的痛苦,但在身坏命终之后.你不会生在恶处、恶道、苦趣,乃至地狱。在后者的情形,你是会堕到苦趣的,因此,愚人!你所行的是不正法,你的追求实属低劣、粗俗,唯行于男女之间,作于隐密之处,甚为不净,事后总得洗净。你是众多不善念的第一个犯行者,此行既无利于令不信者生信,又无利于令信者增长;相反地,此行令未信者更不生信,令部分信者退失信心。”

如此,世尊诃责了须提那尊者(由于当时戒法尚未制定,他并未被摈除),为诸比丘说适切之法后,世尊告诉诸比丘:“诸比丘!以此事故,我将为诸比丘制立学处,我如此做的原因有十:为僧伽的利益,为僧伽的安乐,为调伏恶人,为善比丘得安乐住,为防护今生诸漏,为灭除来世诸漏,为令未信者生信,为令已信者增长,为令正法久住,为确保能防护的戒法。这(第一)学处应如是知:任何比丘,若耽迷于淫欲而为其所败者,不得再与比丘众共住。”

以上便是世尊所以为诸比丘制立学处的由来。

一时,世尊独处静默时,内心思惟:“我何不容许诸比丘诵读我为他们制定的学处,作为他们诵习的‘波罗提木叉’,使这成为他们的布萨日仪轨。”

傍晚时,他从禅坐起身,以此因缘而说法,并向比丘宣说这项决定。

译注:

①地居天:即欲界之四大天王天与忉利天二天,以此二天依须弥山住而得名。

②梵天界即指色界之天。
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