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57)
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第十章 中期 (续)

正法于世间久住或消失的原因

阿难: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在舍卫城,大迦叶尊者前来见世尊,他问道:“世尊!以何因缘故,先时戒法甚少,建立究竟智的比丘甚多?以何因缘故,今时戒法甚多,建立究竟智的此丘却甚少?”

“迦叶!这其中的缘由如是,当众生堕落,正法渐灭,戒法便增,建立究竟智的比丘便少。只要像法不生起,正法则不从世间消失,一旦像法生起,正法便消失了。正如只要伪金不出现,金则不从世间消失,一旦伪金出现,金便消失了。正法不因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界而使之消失,乃因愚者出世而消失。然而正法的消失,不在一时片刻,犹如船破,不即时沉。

“有五种有害的法,会导致正法被遗忘而终至消失于世。何者为五?若比丘、比丘尼,与在家的男女二众,不尊重、轻蔑佛、法、僧、学处与定。有五法能导致正法久住于世,不被遗忘而终至消失。何者为五?比丘、比丘尼与在家的男女二众,尊重、奉献于佛、法、僧、学处与定。”

一切戒法归三增上学

阿难:一时,世尊住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,那时,有一跋耆子比丘来到世尊处……说道:“世尊!我众等每隔半月便读诵一百五十条戒法。世尊!我不能一时修持如此多条戒。”

“那么,比丘!你可以修持三个学处吗?亦即增上戒学、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?”

“世尊!我可修持这些学处。”

“比丘!修持这三个学处。此法一旦修成,因为彻底地修习,你就能完全舍断贪、瞋、痴,由此你便不作恶行,不兴恶念。”

后来,这位比丘果然彻底地修习,而完全舍断贪,瞋,痴。由此他便不作恶行,不兴恶念。

佛陀制定三衣

优婆离:那时,世尊在王舍城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,他次第游行前往毗舍离。行于两城之间时,他见到许多比丘沿路而行,在头上、肩上、腰上都缠着很多件袈裟。他想:“这些担负袈裟的愚人极易回到浮奢。我何不制定最高的数量,限定比丘袈裟的件数?”

一路行走,世尊终于到达毗舍离,住在瞿昙庙。在寒冬之夜,从降雪之季,月前分第八日至后分第八日止,世尊于入夜后露地而坐,其身虽只著一件袈裟,但却不觉寒意,初夜过后,寒意上身,他加上第二件袈裟后,便不觉寒意。中夜过后,寒意上身,他加上第三件袈裟,便不觉寒气。当后夜已尽,晨光渐露,红霞微抹,寒意上身,他加上第四件袈裟,便不觉寒意。如此,他想道:“对寒冷敏感、怕冷的族人弟子,在依法与律出家后,可以靠三件袈裟生活。我何不制定三衣为最高的数量?”

世尊于是对比丘开示,讲完所发生的事后,他宣布了三衣的规定:“诸比丘!我允许蓄三衣:一件双层的大衣,一件单层的上衣,一件单层的下衣。”

又一次,世尊行于王舍城往南山的途中,对阿难尊者说:“阿难!你可见摩揭陀国的土地,割截成方形,割截成条状,加上边界与交错有序的阡陌?”

“是的,世尊。”

“阿难!试为比丘如此作衣。”

首楼那三次请求出家

阿难:如是我闻。一时,佛在舍卫城时,大迦旃延尊者在阿盘提国拘罗罗伽罗波楼多山,受一在家信徒首楼那·亿耳的供养。一天,首楼那来到大迦旃延尊者处,敬礼后,坐于一旁,说道:“长老!根据大迦旃延长老所授之法,在家要修如光辉真珠般圆满清净的梵行,谈何容易?我何不剃除须发,著袈裟,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呢?不知大迦旃延长老可准我出家?”

大迦旃延尊者告诉他说:“首楼那!以余生修梵行,日中一食,独卧而眠,绝非易事。还是继续以居士身,献身佛法,尝试修梵行,在适当的时机日中一食,并独卧而眠就好。”

如此,首楼那便一时打消了出家的念头。

后来他又作出相同的请求,并得到同样的回答,他又第三次请求,这一次,大迦旃延尊者便为他剃度。但其时阿盘提国比丘甚少,三年之后,大迦旃延方才在万难之后,齐集十位比丘众,直至此时,他才为首楼那尊者授具足戒。

译注:

① 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,称为“割截衣”,因有如田畦,所以又称为“福田衣”。

           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