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ixin.com
返回《一日一读》
返回《连载专栏》
 
 
佛学讲记
政策理论 文 学
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
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
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
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
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
                
首页 > 介绍佛陀 >亲近释迦牟尼佛

亲近释迦牟尼佛 (73)
  ——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

斯里兰卡 髻智比丘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

第十二章 教义 (续)

无始

注释者:意识可不可能没有过去?可以说它有一个开始吗?

阿难:“诸比丘!轮回无始。众生为无明所覆,为渴爱所缚,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。”

因为未通晓、证悟四谛,我与汝等,长久以来,流转于生死。何谓四谛?一者苦圣谛,二者苦集圣谛,三者苦灭圣谛,四者苦灭道圣谛。

四圣谛

注释者:那么,下面是对四圣谛的解说。

阿难:

(Ⅰ)“何谓苦圣谛?生苦、老苦、病苦,死苦、愁悲忧恼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为苦,略说为五取蕴苦。”

(Ⅱ)“何谓苦集圣谛?即渴爱导致再生,且和喜与贪俱行,到处追求爱乐,即: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。但此渴爱于何处生起与住著呢?凡于世间有可喜与可意者,渴爱即于此处生起与住著。”

“以无明为缘而有行;以行为缘而有识;以识为缘而有名色;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;以六入为缘而有触;以触为缘而有受;以受为缘而有爱;以爱为缘而有取;以取为缘而有有;以有为缘而有生;以生为缘而有老死、忧、悲、苦、愁、恼。此乃纯大苦蕴之集,是谓苦集圣谛。”

(Ⅲ)“何谓苦灭圣谛?即无余离贪,由灭尽、舍离、弃除、解脱与不执着此一渴爱。此渴爱于何处舍断、灭尽?凡于世间有可喜与可意者,渴爱即于此处舍断,于此处灭尽。”

“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,而有行之灭;由行之灭,而有识之灭……由生之灭,而老死、忧、悲、苦、愁,恼灭,此乃纯大苦蕴灭,是谓苦灭圣谛。”

(Ⅳ)“何谓导致苦灭之道圣谛?即八支圣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,正定。”

“于四圣谛,苦圣谛应藉由遍知苦而彻见;苦集圣谛应藉由舍断渴爱而彻见;苦灭圣谛应藉由证悟渴爱之舍断而彻见;苦灭道圣谛应藉由修习八圣道而彻见。”

“此四圣谛为真实,为不离真实,不异于真实。”

叙述者:下面对四圣谛逐一地予以详尽分析与定义。

一、苦圣谛

注释者:有这样的说法,所谓苦谛,“简而言之,五取蕴也。”它们的定义如下。

阿难:“何谓五取蕴?即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行取蕴与识取蕴。”

“何故谓之为‘色’?以其恼坏故,名为‘色’,为何所恼坏?为冷、热、饥、渴所恼坏,为虻、蚊、风、日晒、蛇等所触而为恼坏。”

“何谓色?四大种与四大种所造之色,名为色。”

“凡存于内身、属于内身之坚、粗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如发、毛,爪、齿、皮,肉,筋,骨、髓,肾,心,肝、肋膜、脾、肺、肠、肠间膜、胃中物与粪,以及任何存于内身之坚、粗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此称为内地界。内地界或外地界,皆是地界。”

“凡存于内身……水与液态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如胆汁、痰、脓、血、汗、脂肪、泪、皮脂、唾液、鼻涕、关节液与尿,以及任何存于内身……水与液态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此称为内水界,内水界或外水界,皆是水界。”

“凡存于内身……火与火态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如人依之而热、衰老、燃烧;依此火得进食、饮用、咀嚼、品尝,而获得消化与吸收,以及任何存于内身……火与火态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此称为内火界。内火界或外火界,皆是火界。”

“凡存于内身……风与风态者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如上行风、下行风、腹外风、腹内风、肢体循环风、入息风与出息风,以及任何存于内身……风与风态物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此称为内风界。内风界或外风界,皆是风界。”

“复次,凡存于内身……空与空态者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如耳孔、鼻孔、口腔、咽喉,依此(孔)得进食、饮用、咀嚼、品尝,此是吞咽,于其中物得蓄存,依之物得于下方排泄,以及任何存于内身……空与空态者,与依之而存在之物,此称为内空界。内空界或外空界,皆是空界……。而空界并无其特定之处所。”

“任何色,不论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、内、外、细、劣,胜、远、近者,凡为有漏与所取者,名为色取蕴。”

原注:

① 五取蕴应被视为五种方便的种类或范畴,在此之下,任何生起经验的构成要素都可以加以组合,以利于分析与讨论。除了那些可代表它们的构成要素,它们并无独立的存在。这些代表的构成要素并不会个别地出现,它们在结构上互相依存,犹如一只玻璃杯同时意味着诸种特征:材料(玻璃)、情感的(具吸引力的,或不具吸引力的,或无兴趣的)、特相(形状、颜色等)、被限定的(组成的)用途(所有这些合起来构成“名色”),以及认知这一切的“识”,而此“识”非名色所摄。

② “地”以坚固为性,“水”以粘合为性,“火”以温暖与成熟为性,“风”以延伸与流动为性。

                
  佛教菩提心—佛教文化、佛学讲记、佛教心理、佛学禅定、佛教故事……


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
     
繁體中文